【天地网讯】 每年初冬,本已是农闲时节,但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柳林镇小杨庄村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们忙着洗枣、破壳、筛仁、分捡……在这个村,大部分农户都有酸枣仁加工厂,全村80%的劳力参与这项产业。
“在酸枣成熟期,手脚麻利的妇女一天能捡几公斤,等于白捡五六十元钱。”村民程素娥冬季闲着没事就捡点,她说,“今年酸枣一公斤能卖九元钱。”
酸枣皮肉可以制成酸枣面、酸枣汁,酸枣仁是俏销的中药材,酸枣叶可制成茶……说到酸枣的用途,当地村民如数家珍。
地处太行山区的邢台市沙河、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四个县的酸枣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野生状态。“随着酸枣产业的壮大,酸枣需求也越来越多,仅靠周边群众收来的酸枣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供应量,而且酸枣品种各异、品味不一,质量无法保证。”河北邢州枣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要想将酸枣产业化发展,必须培育出优良品种,走科技创新之路。”对酸枣研究多年的邢台学院教授王僧虎说。2008年,邢台学院邢台县研究所正式将酸枣列为研究课题。2012年1月,研究所研发的4个品种通过了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成为正式在册的酸枣品种。
随后,王僧虎和团队又制订了“酸枣仁”和“酸枣栽培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这两个标准于2013年6月被确定为河北省地方标准,同时也让酸枣产业的发展有规可循。
但野生酸枣长期处于“望天收”,一棵酸枣树,多的能打二三斤,少的一斤都打不到。不仅数量没保证,酸枣的品质也参差不齐。何不将“野生”变为“家种”?王僧虎和邢州枣业公司一拍即合,开始了酸枣规模种植的探索。
依托科技优势,邢州枣业在邢台县西部山区的荒坡地上建起规模种植基地,抚育上万亩酸枣优良品种。一亩种酸枣110株左右。根据试种实验,到盛果期一株可收获酸枣5至7.5公斤。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荒坡上自然生长的酸枣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逐步使酸枣优良品种规模达10万亩。
王僧虎介绍说,目前仅内丘县柳林镇就有三四百户从事酸枣收购、酸枣仁加工销售及洗枣脱皮、活性炭生产等相关产业经营,不仅本村劳力靠这项产业就业,还吸纳了周边村的部分富余劳动力。一个加工户平均年纯收益5万元以上,一个为加工户分捡酸枣仁的家庭妇女年收入也能达到四五千元。
过去,在许多人眼里那些顽强生长在太行山沟川之间、裸岩之上的野生酸枣树,除了当柴烧,基本上别无他用。而如今,一株株不起眼的酸枣树,不仅给沟沟坎坎增绿添色,还带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邢台市加工生产酸枣汁的企业有20多家,其中内丘县平均每年加工酸枣6万吨,生产酸枣仁5000吨左右,年产值达1亿元。内丘县柳林镇已成为全国最大酸枣仁生产和销售集散地,经过加工的酸枣仁,大部分被销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市场,有的还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6551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