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寻药腾冲,探路成长——探寻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腾冲市产业发展
供稿: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蒋兰、刘智瑞、罗颜晖、刘思芊,附加感谢 张彦昌
一程山,一程水,一路行走,十余人从五湖四海汇聚腾冲,终于来到了徐霞客笔下的“极边第一城”。
2024年8月21日至8月28日,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社会调研团队的学生前往云南省中草药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腾冲市开展调研。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调研团队围绕“一县一业”发展格局,通过对腾冲市的实地调研,助力“一县一业”发展建设,打响腾冲市的草药品牌。作为中药材产业“一县一业”的示范县,腾冲市为调研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这里,调研团队深入种植一线,走访村民农户,采访相关官员、制药企业、中医医生等各群体,实事求是地调研本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全面深入地研究中草药种植的发展模式,脚踏实地地思考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造化钟秀,历史激荡,辟致富之道
界头镇大塘村,天高地远,云海苍茫。山下,重楼翻起绿浪;山上,草果躲起迷藏。循着坎坷的山路,调研团队一路向上,正在前往当地种植户的草药基地。叫苦于路途颠簸的同时,他们更被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深深震撼——这里雨量充沛、山河环绕,还有独特的土壤成分与适宜的海拔高度,树木郁郁葱葱,植被恍惚无垠。根据当地合作社社长李叔的介绍,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草药种植,孕育出很多有效成分远超药典标准的中药材。
正因如此,腾冲市有着绵长的中药材种植和中医治病的历史。风铃响,恰似故人归。腾冲市区车驰马骤,药王宫便悠然坐落于此。在参观走访中,调研团队的同学们了解到,这座腾冲历代中医名流汇聚的建筑已经灿烂了近四百年。
在腾冲,这座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县级小城,造化钟秀于此,历史激荡于此,终于为之开辟出一条浩浩汤汤的以中药材为主题的产业大道。2022年,腾冲市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户脱贫创收。在十余年前的大塘村,生活贫苦的村民们逐步开始人工种植重楼。时至今日,坐在宅院里,终于过上温饱生活的村民们向调研团队的同学绽放出得意的笑容,不无满意地介绍着自己的种植经验。
险滩暗礁,风高浪急,蹚荆棘之路
致富之路终究不会是一帆风顺、“敲锣打鼓”即可走通的。
在固东镇,穿过广袤的白及地,调研团队的同学们终于见到了一名曾是产业工人的种植主——吴哥。据他介绍,受市场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不少中草药价格下跌,中药材价不对位,加之种植技术难、种植周期长等多重挑战,种植户更面临着巨大困难。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每年还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工作,这让中草药种植更加雪上加霜。
在明光镇,跋涉于高原之地,调研团队的同学们遇到了一位普通的守地者。居住在窗破风啸的陋室中,这位年迈的老者以2000元月薪支撑着自己和半瘫的妻子的生活。除了普通农民生活辛酸,在访谈中,同学们还了解到了,腾冲市一二产之间薄弱的联系——加工环节没有紧跟种植环节,导致一部分中药材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附加值的产业没有留在腾冲本地。“在土地上赚钱,难啊!”……这句话,从当地官员到种植大户,从公司负责人到普通农户,团队成员们听了一次又一次。
长空万里,云程发轫,盼腾云之日
那些种了一代又一代的田地,那些接近收获的药材,那些蓄力生长的种苗、看田守地的犬吠、茶余饭后的欢笑无一不看在眼中,落入心中。关心着这片动人的土地,调研团队的同学们最在意的莫过于渺渺前路如何开辟。
对此,腾冲市已经做了不少的思考。腾冲的发展应当长远计议。对于药企,蓄力成长,打响品牌,为本地种植的草药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对于种植企业,控制种植规模,加强种植管理,避免入不敷出;对于农民,提升合作意识,了解市场情况……在走访中,从旅游景区归云庄到药企东方红,从中医坐诊的药王宫到种植企业本草源,调研团队的同学们看到,腾冲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引导中草药产业,为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骄不躁走发展路,平静专一度成长期,相信终会看到腾冲市中药材产业光芒万丈的腾云之日。
沿山路蜿蜒,风与药草相拥。抵达之处,眼前云雾缭绕,得以窥见探出水雾的山尖,幻如泼于远方的水墨画。我们留存腾冲景色于心中,于四周远眺,向腾冲道别。我们留恋腾冲,祝福腾冲,也继续走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每一种关乎中国发展、人民生计的产业投去青年人的目光和思考。
(声明:本文由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蒋兰等人供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平台观点,仅供业内同行交流,本文已授权中药材天地网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