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利川市齐岳山入秋已久。沿着318国道进山,深秋的五彩林在金色阳光下格外斑斓。
“我们要去的汪营镇黄连种植基地就在齐岳山腹地,海拔1300多米。”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所研究员游景茂介绍,齐岳山常年温凉多雾,湿度较大,自唐代以来就是道地药材黄连的产区。“利川黄连王”就来自这座大山。
利川出产的黄连根茎集聚成簇,形似鸡爪,干货切开后截面黄中带红,品质上乘。一周前,全国首届黄连GAP基地共建共享暨利川市药商大会上,来自汪营镇的湖北女神湖林业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4号样品当选为“利川黄连王”,总重量达1074克。
据悉,这株七年生的“黄连王”,诞生于林下黄连地。
黄连喜阴,种植黄连需要搭建遮阳棚。“伐木种连”是传统黄连种植模式,故有“栽一亩黄连,要砍三亩森林”的说法。1958年,农业科学家徐锦堂赴利川考察,将“伐木种连”改良为“林下栽连”的生态模式,有效破解了药材种植与农田争地的矛盾。
“你看,相比伐木种连的模式,林下的黄连地里杂草少多了。”在种植基地的日本落叶松林中,利川市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龙入海扒开黄连叶片,一层枯黄凋落的松针包覆在地面上,几乎不见杂草。
龙入海介绍,林下栽种模式不仅无须砍树搭棚,地里杂草更少,还有枯枝落叶作为天然肥料,省工、省力又省肥。随着实践中“林下栽连”效益的展现,该模式在利川逐渐扩展开来。
“杉木林下黄连种植模式不仅能显著提高黄连的产量,还能改变异喹啉生物碱含量。”游景茂拿出一张最近的原药检测报告单,“瞧,林下产的黄连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等含量均高于国家药典标准,属于优质药材。”
农业农村部中药材生物学与栽培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国家中药材体系恩施试验站栽培团队长期开展黄连林下栽培模式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今年6月,湖北省农科院成功选育出黄连新品种“楚连1号”。该品种对白绢病和根腐病抗性较强,填补了我省黄连选育品种的空白。
利川市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地众多,耕地较少。“目前全市黄连种植面积13万亩,其中‘林下栽连’规模近1万亩。利川现存适合黄连种植的林地10万余亩,若将这10万亩林地都种上黄连,将节约耕地10万亩。”游景茂坦言,从兼顾生态、景观、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林下栽连”的推广空间还很大。
今年,利川市成立了黄连协会,研发的“利川黄连花茶”、黄连牙膏等衍生产品,进一步延长中药材加工生产销售链条。
齐岳山又名齐药山,除了黄连,还盛产大黄、何首乌、厚朴等名贵中药材,入根的、入块的、入花的、入皮的、入叶的、入茎的,应有尽有。目前,利川市中药材在地面积稳定在27万亩,每年采收面积稳定在9.3万亩,产量7.3万吨,产值23.5亿元。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