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保障人民健康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丙类目录与每年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今年年内计划发布头版,工作程序拟参照医保目录调整程序。
当前,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主要分为甲、乙两类。其中,“甲类药品”一般是指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甲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之后按规定比例报销。“乙类药品”则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乙类药品时,需要个人自付一定比例,剩下的部分纳入报销范围,再按规定比例报销。
过去,业内通常将未在医保覆盖范围而需要全部自费的药品称为丙类药品。而今多次会议上提出的“丙类药品目录”或有所差异。
据悉,在药品范围上,丙类目录作为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在使用范围上,国家医保局将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积极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
业内普遍认为,丙类药品目录有望为高值创新医药产品提供新的支付途径,有利于进一步为患者减负,同时也有利于创新药行业的发展,这一政策或将在2025年深刻影响国内医药行业。
银河证券研报认为,丙类目录预计覆盖价格较高的进口药、创新药和保健类产品,将更多类似CAR-T疗法等具备高临床价值,但价格远高于国谈基准线的创新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负担的同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丙类目录形成后预计从支付端带来边际改善,促使我国创新药定价回归合理,有利于缩短创新药企业研发成本的回收周期,提高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创新药定价提升还将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促使医药投融资市场回暖,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
方正证券也在研报分析中指出,过去5年外资创新药很多未通过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大部分内资重磅品种均已纳入国家医保,部分合作销售品种考虑到全球定价体系统一性,并未纳入国家医保。内资未纳入医保的品种主要集中在CAR-T、PDL1、狂犬病及其他品种上,包括5家CAR-T品种,4家PDL-1品种,2家狂犬病品种及其他各领域品种。参考过往创新药谈判的经验,我们认为内资部分成本较高或者适应证较小的品种将会关注丙类目录谈判,外资品种由于定价体系原因也会更多关注丙类目录发布,整体来看外资和内资都将受益丙类目录发布带来的新增量。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