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
2025年3月27日,阿里巴巴前战略官、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博士在一场面向未来组织的演讲中指出:“真正的竞争,正在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博弈,转向Agent与Agent之间的较量。” 这一观点不仅刷新了我们对AI的认知,也深刻预示了未来企业组织的演化方向。
(本图制作由 ChatGPT 提供支持)
作为中药饮片产业率先全面推进 All in AI 战略的科技创新企业,荃豆数科与荃豆中药已在“AI 上岗、碳基转型”方面率先布局、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文也将结合荃豆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具体实践与探索,分享其在 Agent 时代的前沿经验与路径。
一、什么是“硅基员工”?
硅基员工,指的是基于AI大模型和智能Agent所构建的新型生产力个体。他们不同于传统的自动化工具,而是拥有任务感知、自我学习、目标协同能力的“智能体”,能主动发现问题、生成解决方案,并跨系统协作。
比如:
营销Agent: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自动分析市场趋势、生成推广文案、分发内容;
客服Agent:7x24小时不间断地处理海量用户问题,支持多语言、多平台;
财务Agent:自动对接ERP系统,完成发票审核、报销校验、财报初稿生成等工作;
战略助理Agent:融合公司内外部数据,帮助CEO进行实时判断和战略洞察。
这些“硅基员工”不休息、不跳槽、不请假,学习能力强,执行力极高,是推动企业效率和利润倍增的核心力量。
二、曾鸣的三点判断:未来竞争的决定性力量
1. 谁先“上岗”,谁先进化
在Agent成为企业基础构件的时代,谁越早部署硅基员工,谁就越早获得数据、场景和能力的复利效应。它类似“深度学习”的反馈循环,越用越强、越跑越快。
2. “组织智慧”的共识形成速度将决定成败
传统组织依赖层层审批与经验决策,而AI Agent时代,组织间的竞争将聚焦于“多智能体协同效率”和“共识生成机制”。谁的团队更快建立统一价值判断,谁的Agent更高效同步目标和边界,谁就能抢占先机。
3. 精干的“碳基核心团队”成为关键
AI能完成70%~90%的日常重复与结构化任务,传统组织的大多数“执行岗”都将被替代。未来的碳基员工将从“大量雇佣”转向“极少数精英核心”,承担高阶判断、人机协同、文化引导等不可替代的任务。这要求企业在文化、价值观、战略等方面凝聚极强的共识。
三、为什么必须尽快转型?——不转就是等死
很多传统企业管理者在面对AI浪潮时,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这东西离我还远”“我们的行业还安全”“我们员工才是最大资产”。但现实是:
- 一个AI营销Agent可替代数十人的内容营销团队;
- 一个AI客服Agent每天节省100小时人力成本;
- 一个AI财务Agent两周完成季度审计草案。
如果你不率先部署Agent、优化流程、精简组织结构、重塑业务模型——那你的竞争对手会先这么做,并以更高效的模式占领你的市场。
四、转型建议:企业该怎么干?
1. 设立AI转型小组,优先部署“硅基员工”
从营销、客服、行政、财务等模块先行试点,选择成熟的SaaS+Agent服务商(如字节、阿里、通义、钉钉等)进行对接。
2. 重建组织结构,导入“Agent+精英”模型
不要想着AI只是“辅助工具”,它是员工。要像招聘人一样为Agent定岗、定责、定目标,同时设立“人+机”的协同流程图和考核体系。
3. 精简碳基组织,打造小而美的核心团队
真正需要留下来的,不是执行者,而是判断者、协作者、组织文化守护者。小团队,更聚焦,更有韧性。
4. 重新设计公司的“学习系统”
AI Agent是一套自学习系统,企业本身也应如此。建立内部知识图谱、Agent使用案例库、复盘机制,让Agent和碳基员工同步成长。
五、未来不是AI打败你,而是用AI的人打败你
Agent不是风口,而是基础设施,是未来企业的“底座”。当你看到一家同行用 10人团队做出你 200人团队都无法完成的效率和产出时,那不是奇迹,是他们用上了Agent,而你还在等待。
总结一句话:
硅基员工不是来“帮”我们的,而是来“替”我们的。要么你雇佣他们,要么你会被他们雇佣的人打败。
在“AI上岗、碳基转型”的时代浪潮下,笔者作为荃豆数科与荃豆中药的联合创始人,诚挚邀请关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各界伙伴,尤其是深耕中药饮片产业链的同仁——包括中药饮片生产企业、B2B电商平台、区域性饮片线下流通企业、互联网中医平台、中医诊所与中医馆等——携手共探行业变革路径。我们相信,理念的落地唯有依靠实践的力量,产业的升级更需创新的驱动。愿与大家共建、共享中药饮片行业的智能化新未来。欢迎关注和私聊。
注:曾鸣博士,1998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国际商务及战略学博士学位,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参谋长。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浙江湖畔创业研学中心教育长。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