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从2007、2008年的每斤二三十元疯涨到2011年的每斤四百多元,又一路急挫跌到现在每斤只卖到三四十元,“跌跌不休”的贵州施秉太子参价格已接近成本价。如今囤货还未售完,新货又将满仓,药农心痛但又难寻良方。
“我们这个村家家都种,这些坡坡上全部都是……”一排排打厢隆起的土埂、一片片绿中带黄的植株,初夏时节,站在全国太子参三大主产区之一的施秉县牛大场镇牛大场村的至高点,尽收眼底的是成片即将收获的太子参。
说话的李大姐是村里种植太子参的老资历,早在九十年代初,她家就开始种植太子参,头几年,因为太子参价格一路攀高,可观的收益让她们一家从村里搬到了镇上自建的三层小楼里。 李大姐说,前几年种药的人少,价格好的时间卖三百几啊。家里几十万的房子全部是卖太子参赚的钱。
看着有人种太子参赚了钱,加上政府的宣传推广,2007到2008年,镇里但凡适合栽种的土地都播下了太子参的药种,种植大军从农户扩展到了居民,栽种面积也从牛大场镇辐射到了临近的余庆以及麻江等地。据牛大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达琼介绍,不计福建、安徽两大主产区,早在2010年,光是牛大场镇的太子参产量就超过了全国一年的需求量。“全国对太子参的需求量是四五千吨,今年我们调出去的就有六千多吨,还有另外的两大产区,产量和这边应该也悬殊不大。”
在村民盲目跟风的表象外,太子参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另一个深层原因还与前几年对太子参的资本炒作有关。炒药种、大规模囤货使得市场缺货,供不应求的假象让太子参价格暴涨。但国家价格打压政策实施以来,炒货商被深度套牢,大量药材卖不起价,最后只能低价抛售。药商廖先生:“我们一直都放起,从来就没涨,不敢放了,再放如果到现在卖四十多三十多怎么搞,不是当没有了啊,我们是一百六十多买的诶,八十多卖,卖一吨亏七八万,亏怕了。”
太子参的市场泡沫幻灭,价格报复性下跌,亏的不仅是屯货的药商,高成本栽种低价格卖出也让药农们年年亏损。
为了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引导太子参产业良性发展,牛大场镇也在着手培育品种、改良土壤、规范药材市场等工作,但起色并不明显。牛大场镇中药材协会秘书长阮春明:“现在只是说土壤的改良啊品种的改良啊,其实又有什么好的品种推广出来好像还不见得,还有一点现在他正在讲的药材市场的规划问题,三年五年可能也难。”
六月,又是一年太子参的收获季,预计今年施秉县太子参产量将达五千多吨,种植面积还是一如既往的广袤,供过于求的现状仍在持续,面对亏损,药农们既痛心又无助。当记者问村民还要不要继续种时,村民表示“贷了几十万的贷款专门种这个,不种的话几十万(贷款)怎么还呢?今年亏了,就看明年好点不,这几年年年种年年亏。”(贵州台记者陈艳)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