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岷县立足地区优势,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促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致富途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岷县农村“农商结合市场化、忙闲时节两栖化、特色农业科技化”渐成时尚,引领着农民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
政策引导,培育“市场化”农民。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产易销难”问题,岷县坚持“政府引导、组织培训、市场运作”的方式,借助药材、草畜、洋芋、反季节蔬菜等产业优势,通过产业协会等载体,着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广开市场门路,让农民放心生产、高产稳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目前,全县农村专业协会已从2002年的13个发展到98个,协会会员达5万多人。他们活跃在全县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及时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联系订单、促销农产品、开展技术培训等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有力地促进了主导产业发展。畅通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信息流。农村专业协会成为了岷县农民走向市场的金桥梁、奔向富裕的好帮手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做强产业,培育“两栖化”农民。近年来,岷县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抓实抓好,通过健全领导机构,整合培训资源,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培训基地,形成覆盖城乡网络,提高劳务输转质量,不断加大组织输转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于此同时,坚持走组织输出和发动群众自谋输出两条路子。努力形成以“新疆、内蒙、青海、浙江、山东、北京、广东为龙头,东进西出、南北并举、辐射全国”的劳务基地格局。截止目前,全县共输转劳务人员7.98万人(次),其中自谋输出3.93万人(次),组织输出2.87万人(次),就地转移1.18万人(次);完成劳务收入1.3亿元。农民通过劳务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劳务输出的经济收入,成为激活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科技带动,培育“科技化”农民。 近年来,岷县建立起“政府鼓励、部门培训、协会集聚、搭建平台”的乡土人才开发机制,与科技、教育、农业、林业等部门合作,大力实施“富脑工程”,培养造就“土专家”、“田秀才”。每年冬季,岷县充分利用农闲和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在全县掀起了新一轮的农民培训热潮。各乡镇按照各自实际,采取建立固定培训学校、设立流动培训点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采取“订单培训”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培训,对培训考核合格的农民工发给相应的劳动技能证书。 并结合近年来全县中药材面积的扩大以及GAP种植要求,县农业局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归、黄芪等中药材GAP种植技术的培训;结合全县草畜产业的不断壮大,县畜牧局加大了对农民岷山红三叶、猫尾草种植技术、小尾寒羊养殖技术等种草和畜禽养殖技术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对农牧业实用技术的掌握程度。
同时,岷县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科技宣传推广。利用录音、广播、印发资料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科技宣传培训工作,累计组织大型科普活动12次,组织科技培训会150多次,培训群众人数达20多万人(次),使全县获得绿色证书培训人数达到了1000多人。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农民素质,深受群众欢迎。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55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