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生态农业已经成为我们增收的绿色银行。”陕西镇巴县赤南乡月日坪村养殖大户李先清日前面对记者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镇巴县立足地处巴山深处、生态环境良好、农业产值比重大的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极大地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据统计,生态农业可为全县农民年增收2.4亿元,人均达890元。
镇巴县针对农民惯于种养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确定了茶园、桑园和畜牧、中药材为核心的“两园两业”绿色产业。县上统一规划,统一培育,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巴庙等十个乡镇完成茶园低改和新建高产茶园3万亩,引进新品种、新设备和新工艺,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和商品率,先后开拓了南京、兰州、天水、西安等市场,全县年产茶叶850吨,其中名优茶210吨,农民人均种茶收入近60元。在发展蚕桑产业中,县上为蚕农免费提供全程服务,推行现代方格簇结茧新技术,严格执行蚕茧保护价收购政策,使年养蚕达7000张,产茧176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围绕发展畜牧业,县上成立了绿色牧业公司,新建畜牧小区10多个,种植人工草场3174亩,发展养殖大户1000余户,全县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58.6万头、19.4万头、6.1万头,实现肉类总产2.8万吨,农民人均牧业经营收入近600元。同时,抓住被确立为“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的机遇,该县以秦巴生物公司和县药材公司为龙头,按照GAP规范化种植方向,在碾子等8个乡镇大力发展绿色中药材10.5万亩,实现增加值2190万元。
镇巴县坚持培育龙头,延伸链条,以效益为中心,打造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建成渔渡、泾洋两镇300亩的沙红桃园和黄金梨园、杂果园,打造了渔渡杨家沟、小洋油坊沟的银杏经济园和永乐乡500亩核桃园,正在实施泾洋、渔渡、长岭、青水等4个良种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科学规划,完成高山蔬菜种植1150亩,恢复泾洋鹿子坝3个废弃大棚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4.3万亩,年生产蔬菜4万余吨。结合资源优势和栽培习惯,抓好食用菌产业发展,严格建点标准,选准示范点,在渔渡红旗村、青水朱家湾村建立了木耳、天麻、香菇袋料栽培示范点3个,栽培木耳500架、天麻5000窝、香菇5万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629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