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中国大地上究竟能产出多少冬虫夏草?中科院院士魏江春说,冬虫夏草菌在自然界只能生长在寒带高山,目前只有天然野生的。虽说它也可以人工繁殖、人工培育,但迄今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此言已把冬虫夏草的稀缺珍贵说得明明白白。冬虫夏草仅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及不丹、印度、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且因滥采而呈逐年下降之势。然而如今的市场上,冠之以“虫草王”、“虫草菌丝体胶囊”、“复方虫草口服液”、“复方虫草补肾口服液”、“虫草菌丝体口服液”之类的营养保健品铺天盖地,连弄堂口的酱油店都在出售。如果它们的原料都是真货,那么天然的冬虫夏草将比那儿的杂草还要多。
无良商家常干的坏事,一种是制劣,即以次充好,把下脚料制成高档菜,让你吃得上吐下泻;另一种干脆是李代桃僵,把猫肉说成虎肉,把野菜标成仙草。后一种伎俩在营养保健品领域更是用得十分熟稔:“生晒园参”当成“西洋参”、“芜菁”冒充“玛咖”、“鱼肝油”说成“鱼油”、“石莼”替代“螺旋藻”、用鹿角片染色而成的玩意儿标为“鹿茸片”……在这样的乱局中,拿“蝙蝠蛾拟青霉”、“弯颈霉”之类当成“冬虫夏草菌”售卖,已不必大惊小怪。
众所周知,保健营养品极易谋得暴利,因为它不是药品,难以通过疗效来判断它的优劣,很多食用者往往以自我感觉来断定它的效果,而这感觉常常又取决于心理意念,觉得有效了就是有效了,反正吃要比不吃好。在全民都把保健、养生、绿色、天然当成自己最大企求之时,惯于混水摸鱼者便撺掇其间,干起张冠李戴、颠倒黑白的勾当,没有在产品中掺入有害物质,似已对得起稀里糊涂掏钱的消费者了。某国内知名营养保健品企业信誓旦旦地声称“假一赔命”,难道不是“假货但不丧命”之意?
近年来市场上所谓的“冬虫夏草”类衍生产品,大都使用“冬虫夏草菌丝体”这一概念。事实上,“冬虫夏草菌丝体”是指把天然冬虫夏草分离出来的菌种,通过人工和工厂化生产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菌丝体,掺入该菌丝体的营养品与真正用冬虫夏草制成的产品,两者的相隔比十万八千里还要远。而俗称“弯颈霉”的“虫草”更不能与冬虫夏草划等号,前者绝不可成为后者的简称。对此,中科院研究员姚一建说:“虫草头孢菌粉与从天然冬虫夏草分离出来的菌种是不一样的物种,它跟冬虫夏草没有联系,不是冬虫夏草菌本身。”
搞得清“虫草”并非冬虫夏草、“虫草头孢菌粉”并非“冬虫夏草菌丝体”的人,究竟有几个?当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天狮”等国内知名企业时,这类企业已在暗中干下多少坏事,谁又能说得清?是的,当营养保健品企业比语言学家更热衷、更娴熟地玩起文字游戏,大批倒下的将是不谙内情的消费者。
是的,当营养保健品企业比语言学家更热衷、更娴熟地玩起文字游戏,大批倒下的将是不谙内情的消费者。
孙侃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