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年来,原料价格的暴涨暴跌让药企叫苦不迭。
四川蜀科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最近正忙着筹备中药材种植基地。无独有偶,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也正在培育期,“现在规模还小,以后还要扩大。”负责人黄筱萍说。
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两年前,只有20%左右的中药企业自建基地,而现在有将近一半的中药企业自建基地,“中药企业自建基地数量明显增加。”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药企业为何“扎堆”建药材基地?
找出路
自建基地应对价格波动
谈起建基地的初衷,经历了几次中药材暴涨暴跌行情的刘斌深有感触,“中药材价格暴跌暴涨,影响着企业的成本控制。”
中药材天地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6月,中药材价格指数曾高达2900多点,年底却下跌至2100点左右。从2011年12月起,又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
以三七为例,五年前1公斤只有四五十元,如今已上涨到800多元。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材价格上涨,压缩了药材的利润。而随着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发布,不少进入基药目录的中成药又面临着降价的严峻考验。“中药企业腹背受敌,自建种植基地、控制成本才是出路。”
投入大
动辄上千万元公司吃不消
对于已有基地的中药企业来说,又存在哪些困难?
成都三勒浆药业集团副总裁莫太刚介绍,从2004年到现在,公司在凉山州的2000余亩自建基地规模没有丝毫扩大。“自建基地前期投入过高。算上土地租赁成本、运行成本等等,八年来公司共投入了数百万元,目前基地的植物才刚刚挂果,收益还没有办法预测。”
据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基地部负责人柏晓林介绍,目前公司在彭州拥有2000亩核心自建基地,但是这些基地的前期投入不菲:道路水利设施投入2000万元、土地租赁成本3000万元、科研设备等投入3000万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药材种植专家表示,以川贝母为例,如果以公司自建基地的方式来种植,算上种苗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短期来看,一公斤川贝母的价格为7000至8000元,而目前市面上一公斤川贝母的价格只有2000多元。
川内一家上市医药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长远来看,自建基地虽然可有效控制企业生产成本,但中成药只占公司业务很小一部分,“动辄上千万的前期投入,对公司来说有点儿划不来。”
找新路
成立种植产业联盟
“企业可考虑采用‘公司 农户’的种植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农户提供劳动力和土地,这样可节约成本投入。”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柏晓林算了一笔账,若以“公司 农户”方式生产川芎,每亩地每年只需投入500元的种子和肥料补贴、60元左右的技术员费用,比自建基地省1000多元。
对于不少中药企业来说,基地种植的药材品种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成立种植产业联盟,可有效降低企业对种植基地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震东说,今年4月,公司与国内外多家中药企业成立了半夏产业发展联盟,共建共享半夏种植基地,“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多家企业重复建设药材基地,实现药材资源优化配置;二来可减轻企业负担。”(记者 段玉清)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1154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