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资料照片:刘华为教授在新华网演播室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提出,2014年国家将制定中医药法,通过立法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建立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扶持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千百年来,中医药已成为中国社会特有的健康资源和文化资源,它不仅是国人健康的基本保障,而且已传播到16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各国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选择。如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使中医药由“国粹”走向国际?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级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原副院长刘华为教授。
中医药现代化的三道“门槛”
在接受采访中,刘华为教授说,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使中医药由“国粹”走向国际,目前仍存在三道“门槛”。首先是中医人才缺乏和人才异化问题。卫生管理部门之前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有西医医院1、68万个,中医医院2600所,后者只占前者的15、4%;西医从业人员558、39万人,而中医从业人员40、72万人,后者仅占前者的11、4%.这巨大数字悬殊的背后,是中医药人才青黄不接甚至断代。而且许多中医人才,在以药养医的环境下,形成中医人才严重“西化”。开展中医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其中用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人越来越少,更谈不到高深的造诣和建树,真正能影响中医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更是凤毛麟角。其次是中药材的变种。中国作为中药生产的泱泱大国,近年来中药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和经济效益却在下滑。在世界范围内,植物原料成为世界原料药市场的新宠,一些国际医药跨国公司已把目光移向中国、巴西、墨西哥等资源大国,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廉价掠夺性的购进优等药材或提取物或粗制剂,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植物药后,又高价返销到中国等国家;在国内,由于中医药企业的低价掠夺,以及低水平的重复生产,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连年无序的狂采滥挖。破坏了中医药种植的自然规律。有些地方人工种植中药材,但由于环境气候及生长周期等因素,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下降,种植的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作用,中药材有害物质提升。更有甚者有些药厂把需要的成分提走后,剩余的不全重要又通过中介销售给药店,如把黄连中的黄连素提取后,成分不全黄连又卖给药店,供病患使用。导致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用成分参差不齐,甚至变种,造成中医药行业和原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三是中医药评价体系西化。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中医药的评价体系没有独立成型,完全按照西医的那一套评价标准,强调实验,忽视个体差异,没有中医自己的规律和特色。
中医药现代化必先建立牢固的人才梯队刘华为教授认为,培养中医人才,要遵循现代科学的理念,围绕中医自身的规律,建立适合中医生存和发展壮大的人才梯队。一要多渠道、综合性、全方位、分层次办学,重点开设传统医学班,专门选拔一批优秀临床中医人才进行再培养,使之成为高级中医人才;二是改革中医院校的培养体制,培养正规的中医本科生和专科生,并在研究生阶段注重临床专科、专病人才的培养,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吸收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培养复合型的中医高级研究人才;三要加强师承培养,给名符其实的老中医选择学术传承人的自主权;四是支持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攻读中医,尤其是研究生物学、生化学、生命科的学者在边沿学科和交叉学科上进行研究,形成新的学科;六要注重中医学科的艺术性,参照艺术院校附中的办法开设中医少年班,倡导术业有专攻的教育方式。刘华为教授不无忧虑的说:“真正的中医人才是一个全科综合性人才,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由于人才不济、人才不专,如今中医在医院成了装修品。在西医医院中医越来越小,成了一个五颜六色的泡沫”。现在陕西的好多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大都在50岁以上,个别科室的医生全部在50岁左右,不少名老中医相继谢世,中医药后继乏人的危机十分突出。现行的招生体制按西医的招生办法往往把中医专业划归理科范畴,结果是中医的特色没有了,开设的西医也是一知半解,即使上了研究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药的药效,几乎接触不到真正的病人,导致中医人才异化,以至于出现了学历越高距离中医越远的怪现象。另一方面,传统的师承培养模式也有些变了味,尤甚是诊脉、正骨、按摩等手法失传。例如:利用中草药和特有的复位手法治疗骨伤曾经是陕西省中医医院的一个名牌,但随着名老中医朱兴恭先生的谢世,这种手法慢慢消失了,这一精湛医技也在医疗体系中的失传了。有些诊脉、按摩医技也失传了。
中医药植采要遵循自然规律
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倡导“绿色医学”,追求回归自然。刘华为教授认为,中草药属天然药物,毒副作用比较少,部分药物本身就可作为食物被人食用吸收。“绿色医学”是中国的中医药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说,就陕西而言,秦岭是中国版图中部的一条重要的山脉,绵延数千公里,横跨甘肃、陕西、河南等省区,是中国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是暖温带和亚热带两大气候得南北分界线。秦岭,森林茂密,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天然植物的宝库。自古以来秦岭山中就生长着柴胡、连翘、淫羊藿、天麻等六百余种中药材。被誉为“天然药库”,是中国许多名贵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关中陕北根茎类药材生长良好,历来誉称。“秦地无闲草,三秦多良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些地方形成了中药材种植的优势,但是,由于环境、气候以及生长周期过短等因素,致使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不断下降,加之种植中药材时农药、生长素、化肥等使用,导致中药材有害物质也不断提升,这些都不利于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所以,我们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同时,一定要按中药材种植采集理论,遵循中药材生长的自然规律,在保证有效成分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有害残留,要从种植、生产的源头上要保护药源,同时按照配方原理避免单体中药的提取泡制。刘华为建议,陕西省有关部门应申请成立“秦岭国家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对濒临灭绝的稀有珍贵药材物种、处于衰竭的重要药材物种、严重减少的常用药材物种等分级保护,并对秦岭属地域的重点中药品种的种植和野生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摸清底数,以便于更清晰的保护。同时建立中药材种植、采集、炮制、加工一条龙的专买体系。
中医要有自己的评价体系
刘华为教授说,中医药现代化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中医药现代化都要体现中医特色,不能照搬、照抄西药的模式来管理中药。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核心,充分吸取传统中医的宝贵成果,针对时代变迁和个体差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建自己的临床和制剂评价体系。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几千年实践的结晶,内容广泛,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宝贵的医药经典,是中医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中医药现代化特别要充分研究前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复方、验方,再结合个体差异和现代研究手段,不断再实践,再总结,再创新。只有这样,中医药现代化才有坚实的基础。
刘华为最后说,2014年国家制定中医药法,对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医药已进入国家发展战略,更为中医药从“国粹”走向国际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我们期待着中医药更多更快的的服务华夏、造福人类。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