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中药材天地网讯]在中医药学里,类似虎骨、熊胆、麝香、鹿茸这些都是常用动物药材。从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到明朝的《本草纲目》,一直到今天,医药宝库里留下了中国劳动人民反复提炼的智慧结晶。然而东北虎、棕熊、林麝、梅花鹿都是濒危动物。早在1949年,我国已有数十种药用动物灭绝或濒危,珍贵药用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骤减。在全球大力提倡生态保护的今天,传统医学一撞上环保旗帜,就立刻招来了大量的批判和抨击,如活取熊胆带来的虐待动物和破坏野生种群问题等。今天的中医药学面临这样一个巨大的挑战—“是继续行医救人的重任,还是从此放弃宝贵文化遗产?”
我国有记载的药用动物超过1500种,常用动物药中不乏野生濒危物种如虎骨和犀牛角,有些被严格限制使用,如熊胆、麝香、穿山甲片等。动物药的需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生矛盾,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野生生物保护者的关注。但事实上,野生动物濒危的“元凶”并不是中医药。
现代工农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迅速降低,才是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当然中草药中还有不少来源于濒危野生生物,一旦过度开发利用,有可能成为野生生物濒危的“帮凶”。
20世纪60年代以来,林麝数量骤减也是类似的情况。药源少了,价格自然上涨,于是又刺激不法偷猎行为,使资源更少,价格更高。这种只捕不护的恶性循环如果持续下去,必然造成我国几种麝的物种全部灭绝。
中医药该沿着什么方向前进?
专家们为中医药的发展和濒危野生药用动物的保护,提供了多途径的对策,并一致认为中医药的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科学地对待中医药传统,是中医药界人士在动物保护上能有所作为的先决条件。
一些专家指出,中医成果是在实践中反复提炼的,但由于科学条件的限制,有些中药没有确切疗效或疗效未得到证实。例如虎骨,虎骨酒一般配有木瓜、鹿角、藏红花等多种药材,其实有无虎骨并不重要。另外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动物骨骼成分大同小异,哺乳类动物骨的差异更小,虎骨疗效到底如何,至今没有明确的实验报告。中医药也应像其他学科一样,不断创新发展,要重视探索研究哪些药可以不用或找到替代品。对祖先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发展中医药新药的途径。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使珍惜保护资源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很重要。因为消费者的选择决定着中药市场的发展。医生和科技人员可以对民间偏方的实效加以澄清,提倡科学就医。
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强对中药市场的监控,对盗猎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者严惩不贷。相关专家建议:改善自然保护区内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建立濒危野生药用动物基因库,保护其种质资源;严格对濒危物种开发和新药审批的限制,调整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跟上的工作。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