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简介:万应茶有两种,一种是福建晋江灵源万应茶,已有五六百年历史,最早为安海灵源寺僧释大迦所创制;一种是福建永定万应茶,起源于距今有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由著名客家老中医卢曾雄创制,2008年,两种万应茶均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应茶对于原辅材料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原料必须来自产地范围内(福建省永定县现辖行政区域)生产的铁观音茶树鲜叶,经乌龙茶工艺加工而成的铁观音干茶。辅料则是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的小茴香、白豆蔻、砂仁、木香、檀香、肉桂、白芷、桔梗、羌活、明党、山楂、前胡、猪苓、木瓜、肉豆蔻、胡椒、大黄、陈皮、薄荷、白术、丁香、槟榔、半厦、紫苏叶、茯苓、白扁豆、香附、苍术、厚朴、香薷、枳壳、泽泻、甘草等三十三味中草药。水则采用产地内金丰山脉下的山泉水,经过二级反渗透等特殊工艺加工。
适应症:胃肠积热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中暑所致的发热、恶寒、呕吐、泄泻;饮酒过量所致的恶心闷乱及外出水土不和、晕车、晕船、伤风感冒等。
购买途径:非处方药,福建药店、特产店有售
福建永定的一杯中药茶,跨越了几千公里,跑到东北中医专家的杯中,这种茶就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万应茶。哈尔滨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薛宏伟当初也是偶然发现的,一次他去福建出差,那边潮热的“桑拿天”马上让人感觉脾胃不调,当地人推荐了万应茶,因为本身就是中医,薛主任一向对中药茶饮比较挑剔,仔细研读了药方,感觉挺对路后才喝,脾胃不调确实缓解了。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临床部宣传办吴志干事介绍,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世界闻名,不少来福建永定游玩的人都是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万应茶,口口相传出去。而在福建,永定万应茶是永定四大名产(烤烟、菜干、土纸、万应茶)之一,很多华侨必带的特产。
万应茶不但走得远,而且走得久。据传元朝和尚释大迦灵源寺落发为僧,他发愿自己后半生要救苦济世,为民除病。于是天天起早摸黑,踏遍青山,采集了近十种的青草药和中药材,加入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茶叶,混合炮制成“菩提丸”,因此药茶对中暑痢疾、感冒发热、腹痛吐泻等四时不适之症的疗效显著,求药者络绎不绝。数百年来,寺中和尚皆视其为“寺中一宝”,不让失传。
1951年,该寺僧王广雨将“菩提丸”改制为“灵源万应茶饼”,文革后,僧人将此药茶秘方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曾林、灵水两村的村民。
清朝嘉庆年间,著名客家老中医卢曾雄在漳州行医30多年,为人慈善,乐于助人广交朋友,有一位江西籍的游医老人经常来店购买药品,在交往中与卢曾雄感情很深,后因老人患病,居住在药铺中疗养,卢曾雄给予细心照料后治疗,持续半年之久,老人病愈后返乡,奕同卢曾雄资助盘费,使老人感激不尽,在启程数日之后,忽然回到店中,将一个手抄本子交给卢曾雄并对他说“我年老返乡,恐无机会再会,以此物送当作个纪念,将来一定有用,交日老人重新上路返乡。
这本手抄本中齐心协力的均是民间验方,从这本了中选摘而来和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制成 “万应茶”的配方和制作方法,精心筛选明党、肉桂、檀香、白术、砂仁等30多种地道中药材,配以适量的茶叶,通过独特工艺制成棕褐色小饼状的成药。其功能疏风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湿,对于四时感冒以及食积腹胀、痢疾泄泻、饮酒伤脾等一般肠胃疾病有显著疗效,而且服用方便,又可随身携带,深得当地人赞誉,被称之为“万应茶”。
一回,浙江天台山一名僧云游至漳州南山寺,老和尚亲身体验了“万应茶”的疗效,深为叹服,为卢曾雄药铺题一副对联:“采集名山药,善疗天下人”。卢曾雄便将药铺更名为“采善堂”。
万应茶生产初期形如密丸状,产品制作工艺较粗糙。卢曾雄之子卢宏汉精通医术和制作工艺,就将万应茶制作工艺作很大改进,由粗糙改为中粉,并用铜模压印成小扁圆块,每块重1钱,疗效好而且使用方便,备受用户欢迎,曾将名为“卢宏汉万应茶饼”。(建国后公社合营期间又将品名为“采善堂万应茶饼”)
1821年,永定籍进士翰林院巫宜福回乡省亲,卢宏汉往见,并赠送“万应茶”带回京城。此时京城瘟疫正在流行,巫即把“万应茶”给予治疗,活人甚众。为此,巫宜福亲笔写下“采善堂”三个大字,并题上五言诗一首,寄赠卢宏汉,曰:采善堂卢宏汉,名医也,创制“万应茶”著有疗效,顷值京城有疫,服之者,药到病除.
此后,“万应茶饼” 在京城名声大振,美名远扬,畅销大江南北,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在海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