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临洮县雪源金正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员工正在分拣包装百合。在该合作社的带动下,中铺镇百合种植面积目前达到2万亩,使易地搬迁的群众仅靠种植百合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1500多元。
物价部门表示,由于兰州百合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扩大繁育,即以百合茎秆地下部分侧生的小鳞茎种作种球,这样长期种植,种球自然退化或异化,引起品质下降。此外,部分农户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有的重茬连作,有的急功近利选用劣质种球作种,有的在不适宜百合生长的地区种植百合,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田间管理粗放。以上原因共同造成百合产品质量下降,价格下跌。同时,百合流通领域尚不规范,尽管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以次充好、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对百合市场顺畅营销造成一定影响,并且大量分散加工销售缺乏市场竞争力。
对策
为了帮助百合产业走出困境,兰州市物价部门结合百合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百合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开拓百合深加工领域,同时建设现代信息网络,为产销市场提供良好的经营平台等建议。兰州市物价局提出: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兰州百合”商标的品牌形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外销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以品牌带市场,以市场促产销,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份额;进一步修订兰州百合地方标准,争取制定出兰州百合的国家标准;根据市场需要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兰州百合新的加工产品,进一步丰富兰州百合加工产品品种;建立信息化百合产销市场预警预测平台,指导兰州百合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概况
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林学院教授陈俊愉将其命名为“兰州百合”,自此以后,兰州百合才作为通用名称,有别于其他种植地而闻名全国,由此掀起了兰州百合种植的高峰。至1987年,兰州百合总面积达到3万多亩,总产超过750万公斤。然而,好景不长,1988年兰州百合出现了第一波的“卖难、价跌”,随后不断萎缩,至1991年,七里河区的种植面积仅有6400亩。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时认为,一是加工能力有限,二是市场开发不足,三是千字头百合过多(相对高质量的独头百合而言),导致商品百合质量下降。[2]
1992年开始,兰州百合种植开始复苏,连续9年价格不断上扬,至2001年收购最高时,商品百合每公斤达17元。也正是在2001年12月,七里河区获得了“兰州百合”的证明商标(原产地保护证明)。此时,七里河区的百合种植面积达到近4万亩,兰州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县也纷纷栽种百合,全省百合种植面积达10万亩。
无公害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百合品质,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及兰州市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行动计划,在省市技术监督局的监督指导下,规范农户种植标准,加强田间管理,在各项建设条件较好的青岗村建成省级无公害百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处,基地面积1000亩,带动面积10000亩。甘肃省农牧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无公害百合产地面积达22370亩,从而为百合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市场机制
兰州充分结合优越的百合资源优势,明确提出“布局合理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名牌化、品质无公害化”的发展思路。并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营机制,发动组织农户,不断开拓市场,抢抓信息,推广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这种运营机制,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走集团化经营之路。目前,全市共有百合加工户500多家,年加工量几十万余吨。百合产品主要以真空鲜百合,百合干为主,此外还研发了百合粉、百合含片、百合营养麦片、百合饮料等深加工系列产品。百合主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上海、北京等国内外大中城市,其中以广州为中心的销售网点占百合销量的51%,以上海为中心的销售网点占百合销售的21%,以北京为中心的销售网点占百合销量的18%。其余的在本地市场零散销售,还有部分百合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