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中药配方颗粒俗称免煎中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过系列工序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颗粒剂,患者服用起来像“泡咖啡”一样便捷。但是,由于药效、计量等诸多问题未有统一标准,2001年7月,原国家药监局指定6家企业进行试点生产。分别为华润三九、上海家化子公司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红日药业旗下北京康仁堂药业、南宁培力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一方药业(已被天江药业收购)。

2015年9月份以来,黑龙江省内曝出多起中药配方颗粒销售回扣案件,凸显出中药配方颗粒试点15年,在利益剧增、市场膨胀的背后,却与“试点初心”愈发遥远。
为何一件关乎民生的好事,最后却成了圈钱工具?
试点企业垄断整个中药配方颗粒行业
2001年7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华润三九、江阴江天、广东一方、四川新绿色、南宁培力和北京康仁堂等6家获批成为首批“试点生产企业”,此后,国家相关部门未批准其他企业入场,实际形成“6家企业垄断”局面。
面对超百亿市场的大蛋糕,各家试点企业纷纷“跑马圈地”,形成各自的销售势力范围。其中华润三九占据广东山东市场、北京康仁堂占据京津市场;江阴天江和四川新绿色则在黑龙江市场争夺。
尽管诸多问题悬而未决,但在巨大利益诱惑之下,上马配方颗粒生产线的企业越来越多,大有“抢跑”之势。
试点药品卖的遍地开花
早在六家药企试生产之初,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则上要求是在三级以上中医专业医院或中医专业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一个试字号的药本不应该进医保,但是有些地方由于回扣的问题,一进医保名单,药品销售额就开始爆炸性增长。而且一开始这个东西只允许在三甲医院试点,就是做科学实验,结果现在是二甲甚至没有等级的卫生院和诊所,也已经卖得遍地开花。
利润超高诱惑难挡
进药价格是医院购进价的四成。其他进医院所需要的费用都需要代理商自己承担。而剩下的六成进入到药品流通环节,大部分被回扣等隐性费用吃掉。
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经销过程中,实际售价的60%左右可能会进入回扣环节。通常的“利益分配”比例是:医院院长10%(市一级医院的院长最多能拿到20%)、药剂科长10%、监管部门有关人员5%、医生10%至15%……
这一分成比例被反贪部门的办案人员初步证实,有关办案人员正按线索深入调查。
黑龙江多家医院曝出"回扣门"
2015年9月以来,黑龙江省一些中医院负责人或医生被反贪部门带走调查。据熟悉案情的人称,这些人都是因为涉及中药配方颗粒药品回扣问题。
接近反贪部门的消息称,这次受到调查的包含各中医院的院长20多人。
黑龙江省多家中医院采访了解到,包括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这些省内较大城市的中医院,有院长、副院长、药剂科主任等相关岗位人员涉案。受案件影响,黑龙江省内已有中医院长称病辞职。
虚高的中药配方颗粒药价和高额回扣现象, 老百姓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记者:您是否知道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材的区别呢?
患者:不知道,医生给开的
记者:关于配方颗粒会比传统中药价格高出30%您知道吗?
患者:不知道,医生开的,再贵也要吃,谁叫咋病了呢。
记者:对于医院拿药厂回扣的你怎么看?
患者:富了医院,苦了我们,相关机构不作为,我们也只能吃哑巴亏。
15载争论难平
虽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已经15年,但争论依旧难平。
力推配方颗粒者认为,它颠覆了传统中药的存在方式,在药效和药理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是让中药服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反对者则认为,它违背了传统中医“临用煎汤、诸药共煎”的理论,免煎配方颗粒还淡化了药材的道地性、药性、炮制方法,无法解决先煎后下的难题,而且在规格上比较单一,限制了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在用量上随机加减的灵活性,这些都会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缺乏相应的权威标准和技术规范。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过程亦存在争议。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急速膨胀,利益巨大,使相关参与者在试点生产的同时,已忘记了试点生产的初衷。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