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黔山无闲草,遍地皆灵药”。12月9日,记者从贵州省“首届黔东南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目前,该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7.47万亩,全州民族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在今年该州的重点项目中,制药企业带动资金2.38亿元,新增产值将超过1.7亿元,中药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黔东南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苗岭山脉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段,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良好气候,有中草药资源2831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25.4%,适合种植天麻、杜仲、灵芝菌、金银花、茯苓、党参、血三七、当归、五倍子等珍贵药材。在全国普查的363种重点中药材中,该州就有328种,大宗药材总蕴藏量为1080万吨。
近年来,该州不断加快建设中药材基地步伐,组织开展天然野生药材品种、分布、储量及每年可采量和实际用材量的调查,对珍稀药材重点保护,对濒危药材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加快GAP(良好农业规范)建设步伐,对全州内适宜种植中草药地方的大气、土壤和水质等科学取样、检测,建立基础数据库和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取得了较好成效。
为把中药产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该州把科技攻关重点向中药材的研发和品牌打造倾斜,加强对中药种质资源、人工驯化等关键技术和珍稀濒危品种的研究。目前,该州新批准了9家民营科研机构,对12个中药进行疗效研究,培育了3家制药、保健企业,已经获得通过的4个省级成果鉴定中药材全在该州。
十一五期间,该州取得了近30个保健品的健字号和消字号,完成三期临床的6类国家新药2个。今年,该州又成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8名院士及20余名贵州省内外相关专家学者进入该中心,既帮助企业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让,又构建产学研用平台,推动科技管理。而此次论坛,围绕“发展战略与新药研发”、“制药与营销”,“中药材基地与种植技术”等主题,进一步理清了该州医药产业发展思路。
中药产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如今,该州初步建立起贵州特色药材生产基地与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起17个品种的GAP试验示范基地5.83万亩,在凯里和施秉两地投资750万元,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组培中心和种苗快繁基地。今年,仅施秉县就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5.2万亩,产值预计3亿元以上。通过种植中药材该县农户现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8户,50万元以上的36户,10万元以上的219户,多数农民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
此外,中药产业种子培植也降低了农民的成本。贵州昌昊中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上太子参种子价格为60至70元一斤,而该公司培植的种子只要20多元一斤,农民的种植成本得到了降低。现在该公司拥有768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及年生产能力2000吨中药饮片生产线,在全省范围内带动1.7万农户种植药材5.34万多亩。
为了将这一朝阳产业做大做强,该州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目前,该州新规划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占地计6000亩,引进制药企业7家,总投资达6.9亿元。十二五期间,这个州还将相继投入600万元,新建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7万亩,总产值达2.6亿元的示范基地1万亩,覆盖农户1万户,农民人均累计增收4000元以上。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