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熊胆入药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熊胆制品的安全性如何?是否有替代品可以使活熊取胆的残忍画面不再上演?日前,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得利钟表集团总裁梁伟浩等9名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熊胆安全性的提案。
在中药行业,
熊胆一向被视为不可多得的药材,可以治疗小儿惊风、目翳等症。
取胆活熊被长期囚禁在铁笼中,每天被刺入导管抽取胆汁,伤口多年不能愈合,并常因沾满粪便、污物等引发感染。这些熊的肝胆系统长期接触外界异物,在污染源和异物的刺激下,经常会发生严重的病变。为了控制熊的身体疾病,饲养者常常对它们施以大量的抗生素,而在长期炎症和过量用药的情况下,一方面熊的健康遭受巨大伤害,另一方面胆汁也面临着被污染的可能性。以这种胆汁制备的药物,其质量和安全性令人担忧。
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用熊胆入药所治疗的疾病已经不再是疑难杂症,而且,由于熊胆不可多得,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其他动植物作为替代品。不少中医药专家表示,很多中草药都具有与熊胆相似的祛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如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连翘等,而且这些药材更为经济实惠。
梁伟浩等委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对市场上流通的各种熊胆制品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研机构积极从事熊胆替代品的研究。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