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药企中标或是非中标,最终都要布局院外市场和互联网渠道。
▍4+7后,药企的活路在这
10月24日,在某会议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牛正乾表示:除了医院临床的新药和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未来整体药品销售,包括处方药将会逐渐向消费品化的趋势发展。
在此背景下,九州通健康998电商集团总经理蒋志涛在接受赛柏蓝采访时表示:药占比、零加成、4+7带量采购加速药品处方进一步外流,医药渠道会随着“互联网+”而进一步改变。
蒋志涛进一步告诉赛柏蓝:无论药企中标或是非中标,最终都要布局院外市场和互联网渠道。
就此次4+7扩围结果来看,最理想的情况是,落标的企业可以争夺剩下的30-50%市场,如果这个市场都保不住了,那对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因此厂家必须重视院外渠道布局,以维持市场格局。
中标企业获得了50%~70%的市场,为什么还要布局院外和互联网渠道?
蒋志涛解释道:对中标企业来说,已经中标的是一部分市场,而院外的自由市场也同样重要,不能放弃,此时可以通过院外渠道和医药电商来触及。
此外,蒋志涛表示:一些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在长期的用药中形成了自己的用药习惯,不敢贸然换药,还害怕因换药导致病情变化,也愿意吃原来的药——院外渠道满足的就是这些患者吃到习惯用药的需求。
此外,赛柏蓝了解到,4+7扩围的25个品种价格降幅仍然比较大,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3家以上竞争品种降价压力较大,其中5家及以上竞争的品种平均降幅达到50%。
如果价格降到地板价,未来销售量的增幅能否覆盖掉价格降幅,对众多中标药企来说是个问题。此时,通过铺设院外渠道和互联网电商来获得中标市场之外的销量,提高销售额,成为中标药企的选择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布局电商和零售只能是4+7药企的应急之策。
业内某网售处方药资深专家今日接受赛柏蓝采访时表示:尤其是未中标药企,在短期内为了消化库存,会布局互联网端,院外市场来减少损失。但长期来说,4+7的低价效应会逐渐传导到终端——国家会不断地通过舆论去告诉患者,这些品种的药价已经这么低了,那么大部分患者很难继续购买高价药。
尤其是4+7扩面全国集采,进一步促进了国产仿制药替代原研药;一旦替代成功,未来会形成良好的患者购买度,进而可以辐射其余市场,特别是院外市场,未中标药企会更难抢夺剩余市场。
▍大规模的人员调整,开始了?!
那么,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受制于医保控费、按病种付费的政策的落地,原研药跌落神坛,仿制药告别高毛利时代,未来医药行业会如何发展呢?
赛柏蓝了解到,医药行业将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医药工业和医药零售都会产生历史性变化。
未来,零售格局会不断分化。大量原研、高值、进口药或许不再依托医院渠道销售而流入专业药房;大健康品类为特征的健康综合超市是多元化药房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品牌OTC、保健品等不需特别专业服务的品类逐步进入医药电商渠道中。
其中,多元化药房和医药电商将形成寡头垄断之势,专业性药房会依据各地特色,形成以当地医院为依托的小闭环形态,不易产生全国性的垄断。
上述专家表示,如果药企开始布局院外市场,随之而来的会是大规模人员调整:传统营销环节将逐步削弱,药企服务资源,将由医生端向消费者(患者端)倾斜,比如增加对接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营销人士,甚至直接应对消费者的健康增值服务。
综合来看,虽然现在的趋势是仿制药以低价策略争夺原研药市场份额,但若要在新增的市场上站稳脚跟,企业不仅要考虑降低产品成本,还要考虑患者增值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等非价格竞争方式,毕竟顾客忠诚才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