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浙江省药械采购中心通报《2019年省药械采购平台药品配送金额排名情况》。
根据省药械采购平台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药品采购订单,将药品配送金额(指实际入库金额,下同)按通用名、剂型、规格、材质及生产企业汇总,其中部分药品剂型、材质等依据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并统计。配送金额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将相关排名情况予以公布。
其中包括配送金额排名前200的药品、加权平均采购价(单价)100元及以上的配送金额排名前20名产品,中药注射剂、抗菌药注射剂及口服剂型配送金额排名前20名产品等。
外企依然占据霸主地位,5个国产药品挤身前20
尽管配送金额虽然不等同于销量,但基本也可视同为销量。在配送金额排名前200名中,共涉及122家生产企业,排名前列的多数为进口药,包括心脑血管病用药及抗生素、抗肿瘤药品等,如“宇宙大药厂”辉瑞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几乎在全国各省的销量排名都稳居前三,这次在浙江也依然是头把交椅;
▲限于篇幅,上图只截取了前20名,需要完整图片可在本公众号对话框发送“TOP200”即可
还有赛诺菲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拜耳的阿卡波糖片、罗氏的曲妥珠单抗、默沙东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均在排行榜前20位。
不过也有5个国产药品跻身进入排名前20,分别是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分散片、杭州中美华东的百令胶囊和阿卡波糖片、深圳信立泰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浙江金华康恩贝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生脉注射液是诊疗方案推荐用药,中药注射剂前景将改观?
中药注射剂的排名前20中,也多为各地重点监控目录中的常客,如丹红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血塞通、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舒血宁注射剂、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等,涉及16家药企。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受到行业和社会的诟病,安全性和有效性屡遭质疑,在中成药“限方”政策、医保支付、重点监控和修改说明书方面频频受挫。
随着多款中药注射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泛使用,又进入了诊疗方案,在方案中8大中药注射剂被纳入,而多个省的采购平台对诊疗方案的药品也都开辟了绿色通道,在这特殊的疫情时期,中成药限方似乎已经放开。
而这些中药注射剂可都是各地重点监控目录中的常客,使用上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某些品种更是曾因不良反应被停产。由于疫情的影响,目前看来以后不会对中药注射剂穷追猛打了。
不过,在3月1日由上海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传染病杂志》网络发表的《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中,中药注射剂集体消失。那也说明,中药注射剂的是否真的安全了,或许还需要等待时间的考验。
抗菌药排名:国产品种占比高于外资品种
再来看看抗菌药物销量排名前20,辉瑞的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罗氏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默沙东的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第一三共的左氧氟沙星片、辉瑞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辉瑞的伏立康唑片、拜耳的盐酸莫西沙星片也依然占据排行榜。
不过,排名前20的国产抗菌药物占比倒是高于外资产品,如广州一品红的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浙江华润三九众益的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国药致君的头孢呋辛酯片、江苏豪森的头孢地尼胶囊、江苏恒瑞的克拉霉素缓释片、广州白云山的头孢克肟胶囊,还有浙江金华康恩贝的注射用阿洛西林钠、海南海灵的注射用头孢他啶和拉氧头孢钠、华北制药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西南药业的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这些品种约占据前20名排行榜的一半以上。
抗菌药一直以来也是国家监管的重点,自2011年、2012年发布号称“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讨论稿和正式稿后,各级部门相关政策、通知也陆续出台。近年来,关于抗菌素管理的文件也是频繁下发,2016年,“限抗令”已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2017年3月3日,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要求在通知发布后一个月内各医疗机构应将制定好的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上报并备案,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并要求按照规定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少于1年。这意味着我国抗菌药的临床使用已步入“限抗令”下的新常态。
国家各部委对药品使用的管理,除了在招标采购、医保目录准入环节严控外,在临床使用上,也针对特定类别的药品进行管控,比如,辅助用药、营养性药品、抗菌素、高价抗肿瘤药品是重点监控的对象。
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各行各业,医药市场结构性调整加速,这些类别的品种,需要从产能结构上、工艺上、学术上、国际化上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