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庆祝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5周年、召开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做大做强暨学部成立大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宣布成立。作为该院最高学术咨询机构,这一国家级智库将赋能我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勇出席会议。
余艳红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精神引领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力弘扬青蒿素精神,抢抓机遇,砥砺奋进,中医药“国家队”优势更加显著,科技创新活力更加活跃,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余艳红强调,中国中医科学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为统领,聚焦“做大做强”这个大命题,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做强重大平台、重要团队、重点人才、重大工程。要充分发挥学部决策咨询作用,引领中医药学术创新和发展方向,围绕中医药发展的重大学术问题、关键核心问题,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破解临床瓶颈。要抓好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推动特色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建好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抓紧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中心,打造中医医院特色发展标杆。要切实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核心位置,在引才用才聚才上下功夫,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传承创新型人才。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障,着力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作示范。
于文明指出,在中医药系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之际,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推进做大做强暨学部成立大会,对提升我国中医药学术机构的创新水平和综合研究能力,更好地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高端智力支持和高水平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中国中医科学院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勇挑重担。希望中医药系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拓进取,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各位院士、国医大师、专家积极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做大做强建言献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查德忠宣布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成立,并宣读由两院院士和国医大师组成的首批学部委员名单。《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首批93名学部委员包括钟南山、张伯礼、王辰等院士,路志正、孙光荣、熊继柏等国医大师,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为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战略咨询、学术指导,加快构建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表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以“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为目标,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努力构建现代化院所治理体系,强调防范重大风险意识的底线,找准补短板、强弱项的着力点,力争将中国中医科学院打造成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点,推动中医科学院从立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发展。
据介绍,过去的6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守正创新,全面推进,中医药科技体系赋能发展。全院现有17家研究所、6家医疗机构、1个研究生院、3家分院。截至2019年底,全院共获得院外各级科技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50余项。“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中药科学研究丰碑的青蒿素及双氢青蒿素研究,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屠呦呦终身研究员先后荣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共和国勋章,成为该院科技历史上的新突破。
黄璐琦提出,未来将以建设世界一流医学科研院所为目标,通过改革科技组织模式与机制,汇聚科技创新要素,加快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了解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将发力高质量推进平台建设。除了谋划雄安新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的建设和深化中国中医科学院分院建设规划,黄璐琦介绍说,中国中医科学院正在加快推进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中心在WHO指导下,承担全球传统医药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的申请建设工作,搭建完成“中医药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并与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形成数据联通。以“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为抓手,已对消化、心血管等九类疾病进行系统评价;完成《优势病种、适宜技术和中药品种评价工作方案》,近期有望发布第一批优势病种、适宜技术、中药品种。此外,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建设工程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在促进传统医学国际合作方面,黄璐琦还介绍说,中国中医科学院近日发起并组织成立“国际传统医学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联盟”,促进国际传统医学科研、医疗、教育及产业单位之间的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更深层次、广范围的国际合作,全面提升传统医学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