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显示,2021年国务院部门共办理两会期间代表建议8666件、委员提案5718件,分别占总数的96.4%和93.4%,已全部按时办结;吸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4300多条,随后出台相关政策措施1600多项,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
2022年全国两会如约而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今年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届,代表委员们正铆足干劲,就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具体问题建言献策。米内网精选了多位医药大佬的建言,他们关注的问题涉及行业的方方面面,说出你的心声了吗?
药点一 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李燕表示,为推动我国由“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制造强国”转变,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建立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民族医药企业创新、升级、发展。
第一,培育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强化规划和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衔接性,统筹集约引导创新资源加速汇聚。
第二,进一步优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加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助力原始创新。结合我国院校合作的现状,建议强化同创共享的合作理念和机制,切实处理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研发和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处理好成果研发、转化和成果推广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第三,持续优化持有人制度。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境外生产的药品在国外或国内上市后允许境外持有人变更为境内持有人、生产场地由境外转移到境内的注册路径,以尽早实现授权引进/合作开发产品的国内生产,更好地保障临床急需产品的供应同时便于监管。
第四,为国产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涉及药品宣传报道的意见或工作要求,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
第五,给资本设好“红绿灯”,引导资本汇聚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更多地支持源头创新,避免一味追逐利润的短期行为。
药点二 中药传承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
赵超建议把中医药纳入整个国家传染病体系中,让中医常规参与全程的管理。
第一,建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中西医并重的指导原则和实施办法》,以法规的形式确定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确保中医药财政经费投入到位,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社区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第二,在全国遴选并重点建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定点医疗机构,国家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中医药传染病研究体系。
第三,同时优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工作预案,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
第四,建议在国家科研创新体系中切实提高中医药研究经费投入的占比,并建议在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评审和人才评审过程中,突出其科研的社会公益性特点,重点围绕科研成果质量、社会贡献度,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
药点三 发挥中成药临床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
从全局与长远看,中药实行集采以及DRG、DIP支付势在必行,就目前大的环境,如不能解决中成药临床使用的关键瓶颈问题,中药产业发展将会持续低迷,将影响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耿福能建议必须从国家层面集中解决影响中成药临床使用的两个关键性瓶颈问题,一是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的研究,真正确定中成药在临床使用中的优势;二是进行中医药的系统卫生经济学研究,建立符合我国两套医疗体系独特优势的医保支付相关政策及措施。
第一,在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的研究。国家相关部委应会同中医局制定政策与措施,进行全面部署。
第二,开展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研究,与目前所开展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形成互补与借鉴。中医药的系统卫生经济学研究应纳入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局的重大工作安排。
药点四 保护濒危中药材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濒危中药材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认为,建立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很重要。
他提出搭建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技术创新平台。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结合中药大品种,筛选濒危中药材,制定人工繁育技术创新发展规划,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企业组建濒危中药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濒危中药材优质种源培育技术及种养殖技术尽快突破,促进濒危野生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吴相君还建议,加快濒危中药材近缘替代品的开发应用。他表示,对于临床价值高的濒危药材,应积极寻找人工种养殖技术成熟或野生资源丰富的近缘替代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快推进基础及临床研究,经相关部门审核论证后纳入药典范畴,减轻对野生资源的消耗。
药点五 中药审批审评制度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翔宇实业集团董事长林凡儒
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中药审评审批环节仍存在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创新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中药新药审评注册批准数量少,二是现行工艺标准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三是新增适应症的审批过于保守。
林凡儒认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只有改革审评审批制度,才能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真正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他建议:
第一,改革完善中药注册、审评审批管理。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上市申请注册、审评审批和知识产权保护上提供政策支持,激励中药创新药研发;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与中药价格、医保、报销等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激发中药企业新药研发动能。
第二,全面实行中药生产工艺变更备案制。除中药注射剂等高风险产品外,持有人只需将工艺变更内容和相关研究报省级监管机构备案即可,彻底解决困扰企业的出膏率等问题。同时,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优化生产工艺,促进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变更更加科学、合理及中药制剂质量均一稳定。
第三,建立反映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评价技术体系。尽快建立基于真实世界证据、临床病人综合获益、已上市中药临床新适应症及用法用量的新发现等人用经验的中药审评审批技术要求和证据体系,构建不唯成分论的综合质控标准,对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新增适应症放宽审批要求,加快审批进程。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