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初明确提出,2022年,我国将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也基本完成,各地全面摸清了中药资源底数,相继推出一系列成果,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河北丰富的地貌类型造就了河北中医药资源的丰饶。从“八大祁药”到邢枣仁、北苍术,再到如今常年种植的120种中药材,河北中药材在中药行业内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眼下,中药材产业已被河北确定为乡村振兴重要产业强力推进,总面积173.74万亩、总产量67.1万吨的河北中药材,将肩负起经世济人、引领地方发展的重任。
摸清底数
河北常年种植120种大宗药材
3月,冀南平原春意萌动。
人勤春来早,邢台市信都区农民白金平家的枣园也是一派忙碌景象。初春时节正是酸枣树修剪的关键时期,酸枣树剪枝可以提高坐果率和小枣品质。荫蔽枝、瘦弱枝、徒长枝、病虫枝应声落下。
“去年俺家光靠酸枣收入就超过两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老白告诉记者。
枣仁,具有补肝、宁心神、敛汗、健胃、镇静、滋养、安眠多种作用,在生活节奏快捷的当下,枣仁的这些功效让它成为中药市场中的“香饽饽”。酸枣仁,特别是邢台市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出产的“邢枣仁”,则因色泽好、杂质少、药效高,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为“上上佳品”。
这片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是酸枣的天然适生区,也是全国最大的酸枣产区。如今,以酸枣仁为代表的中药材年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0%。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展露无遗。自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以来,中医药改革发展成绩显著,但仍一定程度存在高质量供给不够、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初明确提出,2022年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便利、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则在不久前发布,并提出15条举措,推动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结合着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陆续完成,各地中医药资源底数逐渐清晰,中医药行业发展再次迎来一个重要机遇。
如今,让小酸枣走出深山,已成为邢台市打造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推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品牌塑造引领酸枣产业发展。近年来,该市谋划了邢台太行百里酸枣产业带,该产业带以信都区、襄都区、内丘县为核心,南延沙河市,北伸临城县,涵盖该地的15个乡镇,南北绵延160余里,人工抚育、种植面积达15万亩。
“邢枣仁、北苍术和金银花等品类,延续了河北作为国内重要中药产地的地位。”作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河北项目负责人之一,自2013年起,历经10年,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裴林带领专家团队、18个普查队300多名普查队员,圆满完成了前期各项工作,对河北中药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
历史上河北即是重要的中药产地。以安国药业历史最为源远流长,素有“药都”及“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千百年来,安国药材以其种植地道,质量优良,加工技术精湛而闻名中外,故赢得“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赞誉。
安国种植药材有300多个品种,其中尤以菊花、山药、紫菀、沙参、薏米、芥穗、白芷、花粉等八大品种出类拔萃,被誉为“八大祁药”,成为河北道地药材的代表。时至今日,除了“八大祁药”之外,河北中药再添诸多新名片。
不久前,在河北省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旗介绍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时,透露了几组新数据——全省共有中药材资源1716种,常年种植120种,其中道地药材30余种;目前已创建千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园396个、万亩以上现代园区15个、十万亩以上产业大县5个;全省优势产区种植规模发展到136万亩,占中药材总面积的79%;全省注册中药材商标1774个,省级名牌产品达到71个。
这些数据,全部建立在全省中药材总面积173.74万亩、总产量67.1万吨的年度统计基础之上。如今,河北省不仅拥有安国“八大祁药”,还大量出产金银花、柴胡、连翘、酸枣仁、黄芩、北苍术等30余种道地中药材,在全国中药材产地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守正创新
确保药材道地性
相比冀南平原,保定易县西南部的深山区坡仓乡宝石村春意来得稍晚,不过国臣中药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国臣已经开始在“野地”里忙了起来:整地、割灌、清除杂草、施有机肥……
“关键就在这个‘野’字上。”许国臣告诉记者,“我们最大的特色,是按照仿野生的种植模式培育知母。”
知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现代研究表明,知母的化学成分以皂苷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
知母最喜欢生于向阳、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土和砂质壤土的山坡地带,河北易县、涞源就具备这些条件,因此知母品质为全国之首,业内称为“西陵知母”。
做了20多年药材生意的许国臣注意到,随着需求量增加,大面积采挖野生知母导致野生资源量锐减和生态环境破坏。易县当地真正的野生知母分布已经不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随之而来的,是栽培知母的大量出现。河北安国、安徽省亳州形成了中国知名的两个种植基地。
许国臣本打算加入知母种植的大军,但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马春英教授却给了他一个全新的思路——仿野生种植。
许国臣听从建议,在宝石村的山地中,使用仿野生移栽和仿野生直播两种方式种植知母。
“仿野生环境,就是选择在与野生知母生长环境相仿的山坡上,对环境进行简单的整地,不做其他干预。”马春英说,给知母营造仿野生环境,核心目的是还原“西陵知母”的道地性。
为提高产量,早期栽培知母在大田内多使用化肥农药,影响了其皂苷类化合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对于传统中医药理念而言,这类知母的道地性大打折扣。
通俗地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道地药材的出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这种地域性,或体现在药材对于特定产区的独特依赖性;或体现为其产地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术,为他处所不及。
马春英对采用仿野生方式种植的知母进行过分析,仿野生移栽和仿野生直播知母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均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可以作为“西陵知母”药用。
河北的中药材产业具有产量优势,但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持中药的道地性。
王旗介绍说,立足于全省资源禀赋,我省充分考虑道地药材生长习性和种植基础,加快扩大山区丘陵和坝上高原地区种植规模,稳定平原地区种植面积,着力构建燕山、太行山中药材产业带和冀中平原、冀南平原、坝上高原中药材产区的“两带三区”优势区域布局。
据统计,全省优势产区种植规模发展到136万亩,占中药材总面积的79%。巨鹿、内丘、平泉、围场和安国分别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邢枣仁、杏仁、桔梗和栝楼单品生产集散地,酸枣仁、天花粉、王不留行、金银花、祁紫菀和杏仁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北柴胡、北苍术等产量占全国的1/3。
据介绍,河北还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支持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省级中药材地方标准数量居全国首位,基本形成了涵盖全省大宗中药材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和林药间作等全链条的标准体系,引导推动中药材生产加工从无标向有标转变,产品品质显著提升。
打造品牌
59种“冀药”在业内叫响
日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2021年中国气候好产品评价结果的公告,巨鹿金银花喜获上榜,这是河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特色农产品。
“中国气候好产品”是国家气候标志的子品牌。该品牌创建活动旨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丰富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内涵,挖掘农产品气候资源禀赋,推动生态效益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化,推动气象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及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此次“中国气候好产品”称号的获得进一步赋予了“巨鹿金银花”新的“特色招牌”,为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广与销售注入气象科技含量和信用支撑,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省中药材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科学系杨太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拿出一本《河北省30种大宗道地药材栽培技术》,虽然身为技术型专家,但杨太新教授对河北中药的“品牌”建设尤为关注。
杨太新教授表示,相比粮食作物,中药材对生长环境要求更高,为了发挥各地自然环境、生态气候、地理位置等优势,河北近年来一直在引导中药材向优势区域聚集。不过在大的布局之外,有些中药材在种植与加工炮制方面,很难突破时空上的局限。
比如传统“八大祁药”中的祁芥穗,荆芥全棵能长到一米多高,剪下的穗叫芥穗,有带穗切的,有光秆的,秆儿也是药,切成一段段的。荆芥是发汗、解热药,能镇痰、祛风、凉血。这些年药厂对荆芥用量很大,很多中成药组方都需要。
但祁芥穗生产有个瓶颈,就是同一块地种荆芥,来年再种就会遭遇重茬(连作障碍),严重到种都种不活。所以现在祁芥穗越种越远,逐渐种到了安国以外的望都、清苑等地。
“中药材的这一特性导致我们在大宗药材生产中还不能仅仅关注产量,同时也应该在增加品牌附加值上多下功夫。”杨太新教授表示。
精心打造“冀药”品牌。河北各地、各市县深入挖掘中药传统文化,不断强化道地药材的地域品牌意识,涉县柴胡、燕山北苍术、巨鹿金银花、安国祁紫菀、灵寿丹参等14个产品注册地理标志登记。
同时,大力推动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安国中药材、巨鹿金银花、兴隆山楂和邢台酸枣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走在全国前列。滦平中药材、邢台县酸枣仁、隆化中药材、馆陶艾草等16个入选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注册中药材商标1774个,省级名牌产品达到71个,安国“祁菊”、涉县“涉柴”等59个品牌在中医药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
有了品牌更要有市场,推进中药材产销对接也被列入工作重点。2016年以来,我省连续举办五届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通过“看基地、展精品、品药膳、搞推介”系列活动,搭建起生产基地与药企药商购销合作平台,成为京津冀中药材产业深度合作的品牌盛会。大会举办地滦平县,成为山区中药材和中药材产业扶贫的样板;举办地安国市,则在大力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同时,全产业链推进仓储、物流、加工和文化旅游建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千年药都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引领全国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目前河北省在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技术推广、山地机械研发、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王旗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发展道地品种,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多种业态,大力发展道地精准药材产业,全方位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