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都匀何首乌种植
近几年,中药材产业在国内市场上被誉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升值空间很大。在贵州都匀,中药材已经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成为调结构、促增收、保生态、可持续的一项富民产业。
都匀市是贵州省内中药材传统优势区,其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中药材产量、质量在贵州乃至全国享有盛名。也缘于此,都匀把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作为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大力推进。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都匀市中药材种植大镇—王司镇采访时,遇到该镇新坪村村主任韦步洪。据王司镇政府副镇长蔡莉玲介绍,韦步洪是当地何首乌种植带头人,他种植了50多亩的何首乌,去年也赚了几十万。
“2005年,镇政府引进都匀市红星民族医药公司引导群众对何首乌、太子参等中药材进行试种,当时大家对种植技术、价格、能不能赚钱等问题不了解,不敢种。由于我是村干部要带头,于是在2008年我开始种植何首乌,有政府提供种苗、肥料以及公司的技术培训指导。经过几年努力,我家何首乌种植面积从当初12亩到现在50多亩,效果很好。”谈到何首乌,韦步洪滔滔不绝。
“何首乌全身都是宝,一是何首乌的鲜枝每年采摘15次左右,每次可采摘30斤,每斤4.5元,仅此每年就能进账2000元左右。二是何首乌藤,一亩地一年一次可收800斤,每斤1.5元,从种到收仅藤就能进账2400元左右。三是何首乌根,以当地最低产量每亩平均采收鲜品1200公斤/亩,按目前市场价5.5元/公斤(鲜品)计算,每亩年产值为6600元,除掉成本,每亩就有7000元左右的利润。我的50多亩何首乌每年就有30多万收入,这在农村已经是很高的了。”韦步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就这样,在韦步洪的影响下,周围的900多户村民也选择种植何首乌。
据了解,都匀市境内有何首乌、迷迭香、桔梗、太子参等各类中草药2000余个品种,成规模发展的有15个品种。截至去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3.55万亩,涉及全市10个乡镇5000多个农户。常年收购的地产药材达30余种,总产值2.52亿元。尤其是迷迭香和何首乌是贵州最大产量市,年产量达1000吨,占贵州全省总产量的60%左右。
然而,同样是中药材的太子参,由于价格波动大、风险高,当地村民在是否种植太子参时就会有所犹豫。
卢治平,都匀市王司镇王司村人,他在都匀市红星公司的带动和培训下,2011年种植了15亩太子参,获利近50万元。
“太子参前几年价格最高的时候能卖到400元一斤(干货),而今年只卖6元一斤(鲜品),价格波动太大,成本投入和风险都很高,今年有部分种植户可能会亏本,所以村民们选择种植太子参的积极性不高。”卢治平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尝到甜头的他带头成立诚信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今年种植40亩太子参和15亩桔梗。去年带动本村农户共种植太子参3000亩,年产值达7500万元,2013年计划种植太子参5000亩。
“现在,我们种植的中药材不愁销路问题,像何首乌、桔梗等药材见效快、风险小,一些外地药商也过来收,目前我们这里的中药材根本就满足不了药厂的需求,可以算是供不应求。而且这个和种水稻、包谷相比较,每亩地可增收1000多元,很划算。”韦步洪笑着说道。
在王司镇的周边乡镇,像韦步洪、卢治平这样的人因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的有不少,在他们的影响和政府的引导下,部分群众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据介绍,都匀市通过实施中草药扶贫项目,仅中药材种植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58户,50亩以上的有188户,10亩以上有4718户。其中,盛世龙方、红星等四个中药材龙头企业新植(新播)中药材品种12个,总面积14280亩,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都匀市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50000多人/次,直接受益贫困农户2600户22400人,直接受益农户年人均增加收入1400元,将使200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中药材逐步摆脱贫困。
目前,都匀市已形成以王司、坝固、奉合等乡镇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带,覆盖全市64个贫困村。预计到2015年,该市将建成8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力争建成并完善中药材产业链,实现中药总产值5亿元,带动农户3万户,把都匀市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药材之乡。
文/许晓宗
记者 王培佳 实习生 赵刚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