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要求奋战在各行各业各工作岗位上的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同时,也要立足本职工作,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状态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我是一名来自中医药领域的政协委员。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瞻远瞩的顶层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一幅关乎亿万人民健康福祉、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中医药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强调发展中医药事业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更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方向;
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医圣祠时指出:“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行进至“两个一百年”相交汇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做好中医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吹响了“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为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对中医药和健康保障、生育、老龄化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明确方向。
推动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切实通过推动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更快更好地实施,促进健康促进和慢病防治、康复水平的提升,增加人民群众福祉。
我认为,推动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应该重点加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必须起好步、打下扎实基础。重点在“抓两头”“顶天立地”,一是切实推进大型公立中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发挥其在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引领、推动作用;二是筑牢基层医疗卫生特别是乡村医疗卫生的网底,促进健康而保障小康,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在具体的建设任务上,要保证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一流水平建设,扎实推进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与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建设,抓住大型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等建设工作。要抓实新医改政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背景下的工作措施与机制,譬如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运营分析等,使得重点学科提升建设水平与医院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都有着管理数据支撑。
在基层方面,重点任务是加大基层特别是乡村中医药实际服务能力的建设力度,完善和充实我国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网底。要加快乡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建立乡村医生培养专项基金,增加乡村医师定向招生培养的计划名额,切实解决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乡村医师培养占比太低的问题,推进乡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的培养、管理、待遇等综合改革,使广大基层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中医药适宜技术与祖国医学养生康复理念的实惠。同时通过名医堂工程以及对口帮扶、巡回医疗、支援边疆等形式促进新时期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当然,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新时期的中医药事业就像三月里的春风化雨,万象更新。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