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外疫情的影响,好多进口中药材无法正常进口,导致国内部分进口中药材的涨价,这其中就有“土茯苓”。然而市场称投料用的土茯苓都是用“菝葜”掺混的,含量不合格,因为他们两个长的极像,切完混到里面,神仙难辨,对此小编为了弄清缘由,专门去云南的山上找了土茯苓和菝葜这两味药材,挖下来,切出来给大家分享。
一、土茯苓
土茯苓药材来源于百合科土茯苓组土茯苓(本草纲目)/光叶菝葜(广州植物志)的干燥根茎。
植物志中记载的土茯苓
土茯苓(光叶菝葜)攀援灌木;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厘米。茎长1-4米,枝条光滑,无刺。叶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厘米,宽1-4(-7)厘米,先端渐尖,下面通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
土茯苓植物叶形(摄影制图:猎药人)
土茯苓药材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0.1~0.5c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筋脉点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富粉性,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木质和粉质对比(摄影制图:猎药人)
从对比图来看,木质土茯苓切面呈淡红棕色,可见多数类白色筋脉点,略有粉质,切面较光滑,纤维性较粉质土茯苓强;粉质土茯苓切面类白色,可见多数淡黄色筋脉点,质略韧,折断时富粉性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口尝微甘,带有淡淡的涩味,但与木质的相比,涩味较淡。
在此,其实小编想说的是,有人说木质土茯苓性状不符合药典的说法,小编认为是不对滴。首先,植物来源都属于植物光叶菝葜(广州植物志中记载的名字),其植物特征符合植物志描述;其次,药典规定的土茯苓性状颜色“类白色至淡红棕色”,而这淡红棕色刚好是木质土茯苓的颜色,粉质土茯苓的颜色是类白色,干燥后放置多久也不会变成红棕色;第三,其实用手摸木质的土茯苓发现,木质的土茯苓也有粉性,只是粉性太少,与粉质土茯苓相比,不到粉质土茯苓的十分之一,但是药效成分的含量却是粉质的2-3倍。所以,木质土茯苓性状和含量不符合药典规定是因为掺入了菝葜,而不是国内的野生木质土茯苓含量不合格。
二、菝葜
菝葜药材来源于百合科菝葜的干燥根茎。菝葜又称金刚兜、大菝葜、金刚刺、金刚藤。攀援灌木;根状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状,粗2-3厘米。茎长1-3米,少数可达5米,枝条疏生刺。叶薄革质或坚纸质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长3-10厘米,宽1.5-6 (-10)厘米,下面通常淡绿色,较少苍白色;叶柄长5-15毫米,约占全长的1/2-2/3具宽0.5-1毫米(一侧)的鞘,几乎都有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
植物志记载的菝葜植物
菝葜实拍植物特征(拍摄制图:猎药人)
菝葜药材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具圆锥状突起的茎基痕,并残留坚硬的刺状须根残基或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棕黄色或红棕色,纤维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和多数小亮点。切片呈不规则形,厚0. 3〜l.0cm,边缘不整齐,切面粗纤维性;质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苦、涩。
菝葜药材图(摄影制图:猎药人)
三、菝葜、土茯苓鉴别点
(摄影制图:猎药人)
从外观看,菝葜最容易伪装成木质土茯苓的样子混入“木质土茯苓”,然而仔细观察发现,菝葜与木质土茯苓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切面粗糙、纤维性强,没有筋脉点,无粉性,质硬”;与粉质的土茯苓相比,由于它的肤色太深,混不到“白富美”的粉质土茯苓的圈子里面去,所以容易和粉质的土茯苓区别开来。据说有从越南和缅甸进口的木质土茯苓含量不合格,不知哪位同行有鉴别分析过呢?欢迎在留言区留言交流哦!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