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佛慈制药发布公告称,鉴于原材料以及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公司对主营中成药产品的出厂价进行调整,平均提价幅度为9%。
佛慈制药主走OTC零售渠道, 明星产品包括六味地黄丸、逍遥丸、香砂养胃丸、阿胶、安宫牛黄丸等,早已具备品牌效应,几乎没有受到集采、重点监控等政策的冲击。尽管如此,佛慈制药还是提醒投资者:产品调价可能对市场销售有一定的影响,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这几年,医药企业几乎都面临产品降价的压力,唯独品牌中药企业还能顺势涨价,令一众创新药企羡慕不已。抛去“药材涨价”这一老生常谈的理由,品牌中药更具备消费品属性,不依赖医保报销,定价相对自由,是当下医药板块中另类的存在。
佛慈制药近两年的业绩相当稳定,财报显示: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分别是1.06亿元、5911.93万元,同比增长13.6%、11.80%。同期毛利率并没有太多增长,保持在28.61%和28.9%。
如果原料上涨,为何毛利率没有下降?既然毛利率稳住了,佛慈为何要涨价?
01
佛慈两次提价
业绩因此飞升
提价消息释出后,资本市场给出了态度:佛慈制药股价连续两天累计上涨近15%。
佛慈制药的独家品种“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是个很好的例子,其组方包括黄芪、莱菔子(炒)、白术(炒)、山楂(炒)、山药(炒)、桑叶、大枣。
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白术在河北安国市场的年涨幅超380%,黄芪和莱菔子在全国多个市场均有10%至50%不等的涨价,山楂全国涨幅较小但也在5%以上。这意味着,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的七味原料中有四种在近一年明显涨价。
但是,能够成功把原料上涨的压力传导到下游,就是药企的本事了。
佛慈制药近几年多次上调产品价格。2015年6月,佛慈制药对逍遥丸、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小活络丸等15个主要浓缩丸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12%,阿胶出厂价上调34%。2018年3月,佛慈制药对浓缩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胶剂、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17.6%。
每一次涨价,都直接推动了公司收入规模、净利润的增长。健识局梳理财报发现,佛慈制药两次提价后,2016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中药材天地网的数据显示,白术、白芍、辛夷、蝉蜕等多款常用药材都位居“综合200”月涨幅榜单前列,价格涨幅均相比于去年同期超过20%。在中药材价格一路上涨的同时,2022年以来佛慈的毛利率并没有显著摊薄,表明公司控制成本的能力非常强,基本对冲了药材涨价的压力。
财务数据显示,佛慈制药的存货周转天数大概在150天左右,这表明公司并没有大量囤积中药材,原料成本基本是随行就市。此番涨价,可能是预留了未来的原料成本上涨空间。
健识局获悉,佛慈制药在国内市场依靠经销商销售、终端连锁药房直供等模式,以OTC销售渠道为主,医疗渠道占比较小,公司业绩受集采、重点监控等政策影响较小,终端产品涨价也不会受到政策限制。
有分析人士指出,现如今,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比较敏感,涨价这柄利器,终归是一把双刃剑。
02
近年来,片仔癀、广誉远、同仁堂等公司的产品都曾宣布提价,效果有好有坏。
中药材涨价是所有中药企业宣布产品涨价的通用理由。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曾公开表示,原料药垄断市场,价格一再上涨,让生产企业很难受,“价格提升20—30倍,搞得我们没法生产。”
理论上,中药材的生长更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种植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优质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另外,中药饮片集采也是中药材原料上涨的原因之一。中药饮片集采后,中选企业将大量的中药材用于率先保障临床,上游原料一定程度缺乏。
最终,那些敢于提价的中药企业都有一个最强大的共性:聚焦OTC渠道,不受集采、医保控费等影响。
东阿阿胶、片仔癀等产品早就退出医保报销目录,同仁堂乌鸡白凤丸等明星产品也主动从医保目录中撤出,一方面避免了被集采的尴尬,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可以依靠产品的品牌力,确定更灵活的销售价格。这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多家机构发布研报看好中药行业投资潜力。万联证券研报指出:中药板块多数上市公司投资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低位。
但是零售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业内普遍认为,只有常用中成药的市场前景比较可观,其他品种要想仅凭院外就做成大品种,难度比较大。
保障中药材高质量、平稳的供给,才是中药行业发展的正道。靠单一的涨价模式是不可能实现企业稳健良性发展的。
今年两会上,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菁提出建议,加大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建设转变。羚锐制药创始人熊维则希望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产业专项补贴力度。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