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给出了第一批药物名单,这份名单对应的应该就是此前大家讨论的“国家辅助用药目录”。
以下为通知重点内容:
1.制定省级和各医疗机构目录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形成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公布;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省级目录基础上,形成本机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2.重点监控目录内药品的临床应用
对纳入目录中的药品制订用药指南或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临床应用的条件和原则。
对用药不合理问题突出的品种,采取排名通报、限期整改、清除出本机构药品供应目录等措施,保证合理用药。
3.加强目录外药品的处方管理
严格落实《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疾病诊疗规范指南和相应处方权限,合理选择药品品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并开具处方。
4.加强药品临床使用监测和绩效考核
将纳入目录的药品临床使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与医疗机构校验、评审评价、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及时公示。
5.第一批目录20个化药及生物制品
(主要生产企业、销售额、销售额占药企总销售额、市场份额数据取自网络公开数据)
第一批公布的名单虽然只涉及化药及生物制品,但预计很快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名单,未来中药注射剂和部分中成药也一定会涉及。之所以现在没有中药相关,可能是保护中医药的国策,使得国家比较谨慎。
按照目前趋势,国家版限制目录预估在40-60个,其他“神药”将会由各个省市和各医疗机构单独加地方版的目录。国家的政策是明显的窗口指导,以后不再给辅助用药,没有治疗价值的药物政策空间,这是一个很大的信号。辅助用药未来在全国公立医院的准入都会遇到问题,没进的医院可能进不去了,已经进去的也会被挤出来!
“国家辅助用药目录”这只靴子最终落地了,已经涉及的多个厂家也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从首批20个品种名单我们可以看到,都是销售量大,生产厂家多(实际涉及7,80家药企),总金额标的还是非常大的!
整体来说全面严控辅助用药对国内企业的创伤非常大,其实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跨国企业增速非常明显,20%的增长的比比皆是,而整个医药市场增长率只有6%左右,因此相对来说国内药企的日子是更难过,而不是更好过!核心原因我们可以看一个数据,所有跨国企业中的治疗性产品占77%,国内药企的治疗性产品只占37%,也就是说多年以来的带金销售让国内大批中小企业除了少数远见卓识的创新药企之外,已经主动被动都规模进入了知识产权和生产工艺壁垒不高,主要靠营销驱动的辅助用药领域,这次要面临结构性的调整!
辅助用药目录公布后,在国家严控的背景下,医院和医生将会被严控处方辅助用药,特别是高价辅助用药的使用,那么一大批价格昂贵,销售规模巨大的辅助用药厂家将陷入死亡循环!不过国家也不会希望一棒子打死,低价辅助用药或者产能与成本控制较好的厂家也可能会迎来一波机会,因为在新的集采模式下,很多临床必需的辅助用药,可能会出现质优价廉的产品重新回流,以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
因此“国家辅助用药目录”公布后,对医药行业还是利好利空都有,尤其是原来辅助用药销售规模越大的受伤越严重,那么靠几款“神药”就赚的盆满钵满的药企即将迎来断崖式的销售崩盘,但是,大型创新药头部企业,将会迎来国家这次“腾笼换鸟”的红利,因为整个医药市场规模还是会跟GDP走向一致,保持6%以上的增长,那么大批辅助用药受伤后,同时跨国企业产品也要跟进降价,集采和一致性评价后,国家要实行国产替代,那么增量会更多转向治疗性产品和创新药!
“一鸡死而一鸡鸣”,但是在面临断崖的趋势不可逆转的时候,大批国内中小药企自暴自弃了,反而会更放弃创新和研发,把成本节约出来,更疯狂地用各种方式洗钱出来支付回扣,来确保市场份额,因为在死亡威胁面前,一切手段都无所不用了!
所以为确保医改,严控辅助用药和集采政策的执行,并保驾护航与成功的关键,竟然是“药企查账”,从供给侧对药企营销费用进行穿透核查与监管!
一环扣一环,结果应该下个月见分晓,是拍苍蝇还是打老虎,还是一起拍,就看国家的决心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