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一份署名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关于西医不能开具中成药处方的建议”在网络中流传,引发网友热议。
根据网传“建议”,民族医药学会针对“限制西医开中药”政策有六点建议,分别是:
对临床处方量大、疗效确切的外用中成药区别对待;
对在一代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中药新产品区别对待;
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已经完成循证医学研究、明确临床定位中成药品种区别对待;
对国家药监局批准的OTC中成药品种应区别对待;
对从事临床实践5年以上西医师开处方中成药不应限制;
出版适用教材,以便快速掌握。
健康界了解到,这份“建议”在网络上热传之后,部分微博网友收到微博客服提醒,原因为“内容不宜前台展示”。
西医开中药要培训最少850学时
民族医药学会所期待的“区别对待”源于此前发布的“限制西医开中药”政策。
2019年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除列举第一批20个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外,还对中成药的处方权限进行限制。
其中提到,西医要为患者开具中成药处方,必须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才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除此之外,西医学习中医培训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才有开具中药和中成药的资格。
现实中,绝大部分的西医未接受过系统中医药理论培训。以北京为例,此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西医开具中成药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开具的中成药处方量达60%以上,不合理使用率高达43.7%,也就是说,西医开具的中成药处方中有接近一半是不合理的。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的保健部主任张洪春曾对健康界表示,不管是中药还是中成药,在使用的时候都必须考虑到配伍禁忌、辨证施治、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性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等特色的中医理论,但现状是,中成药目前多数是不懂得中医理论的西医所开具的,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也浪费了医保基金。因此,张洪春建议,西医使用中成药,必须经过相关的学习、考核。由此可见,系统学习才是西医开中药的必要条件。
可以预测到,政策推行后,绝大部分西医将失去中成药的处方权。由于涉及到多方利益,这项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就伴随巨大争议。
学会:网传“建议”真实存在但并非最终版
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建议”中不难看出,官方发文“限制西医开中药”让部分中成药行业从业者颇感焦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医认为,“建议”中仅“对从事临床实践5年以上西医师开处方中成药不应限制”这一条建议,就显得意义不大。因为“只禁五年以下的西医开中药”,这等于没禁。
根据官方网站显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成立于1994年2月18日,是经民政部批准,由各民族医药工作者、管理工作者以及相关单位专家自愿结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刘颂阳对健康界表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确实是在起草“关于西医不能开具中成药处方的建议”,这一建议是为反映行业心声,但针对网络上盛传的署名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红头文件并非是学会“上书”的最终版本,其中细节正在商议中。刘颂阳告诉健康界,针对网络上的不实传闻,学会正在追究相应人法律责任。
注:原文有删减。
原标题:争议再起!西医失去中成药处方权焦虑了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