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最近类似于各类商超、中国邮政、中石化等非医药行业的企业相继开始涉足药品零售领域,引起业内人士关注,原本竞争日益激烈的药品零售行业从业者、投资者们不乏感叹“狼来了”。
其实客观分析,企业的首要业务重心就是求增长,只有保持增长才会被投资者青睐,才会发展壮大。但是业务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发展总有一天会遇到天花板,这个时候就是企业成长曲线的顶峰。而随着竞品替代品的出现,又或市场饱和,企业的增长会变成负增长。而正是这个时候,企业人员成本、竞争对手价格竞争、销量萎缩都会成为企业无法承受的负担,遵循第一曲线,企业的衰退也是必须的。此时,就是企业决定选择新赛道,拓展新业务的时候。
当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选择跨界转型,一是为扩展商品数量增加销售额;二是想全方位服务消费者,提升顾客消费需求和满意度,提升品牌价值。当然,目前互联网发展态势迅猛,促使020购物平台、商家为了稳盘造护城墙,纷纷开始选择向医药零售领域跨界。
那么,我们试问新零售下的便利店卖药,能否成功?
1.便利店允许卖药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此之前,需要普及的是,便利店能卖的药品只是乙类非处方药(绿标OTC)。而红标甲类非处方药以及处方药是不允许普通未授权的便利店售卖的。品类上,相对于专业的药店,便利店里的药品还是比较局限。而药品又是一个消费目的性极强的需求品类,只有顾客明确知道需要哪方面的药品时,才会想着去购买。所以,可以理解为便利店中的药品只会是为其引流的特殊商品,相较于鲜食的强引流性相差较大。
2、便利店引进药品难关重重
目前对于便利店引进药品,有业内人士认为是决策层面和执行层面不统一,出台了政策,但是落地的是极少。便利店得突破第一重难关——《药品经营许可证》。原因如下:其一,为保证用药安全,从事经营药品的便利店必须配备一名合格的药师,这无疑是增加了人力成本。其二,各大商圈或大型购物商场经营的连锁便利店,药品经营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才可以申请经营,这又加重了便利店的房租成本。其三,便利店通常都是24小时营业,最少得增加3名员工,无疑之中,其人工成本增加也是运营成本压力之一。可见,便利店在引进药品的同时必须思考清楚如何在药品的盈利利润和药品的运营成本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是决定选择这条新赛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3、监管系统和用户体验而言非易之事
不同的门店需要不同的供应链体系,而鉴于药品需要系统监控,药监局要求收银系统必须分开。再者,消费者进店的体验感并不好,像是在逛两家店。这是曾经尝试过的企业所踩过的坑。笔者预计便利店卖药这样的跨界竞争并不会占据专业药店的核心业务生意,只会在OTC药品销售这块领域吸客竞争。关于跨界异业打劫,药店大可不必过分焦虑,咱们让子弹再飞一会。
综上所述,便利店卖药品可以增加新的引流商品,实际更让广大投资跨界的企业主期待的是政策在各个城市将逐步放开。同时,随之而来的焦虑却是,这门在中国还没有过成功案例的混合业态该如何去做?又如何处理背后两套供应链和系统?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中医药智选”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