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自10月17日各地专家组历时4天,由专家评审团队确定申报药品的技术特点,从而形成新增调入等方面的建议名单显示,751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目前约有不到一半左右的前期公示品种可能纳入新增调入名单,这些品种才有机会进入下一步的谈判竞价。
根据相关政策,将会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点对点征求企业参与意向,由企业提供谈判材料。
第二步,即经过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考虑,确定新版目录品种。
第三步,最关键的一步,进行新一轮国家医保目录的医保支付标准谈判或竞价,从而确实目录品种的新支付标准。
据悉,这一版的医保目录基本由两部分构成,即存量与增量。存量就是现有目录的调整,其支付标准(价格)基本上会通过地方带量采购、阳光挂网议价、价格左右联动等方式确定。增量部分,其医保支付标准除了国采品种外,主要引入了独家的准入谈判(也就是以往的国谈)以及多家的竞价竞争。因此,最终能留下多少品种真正进入医保目录?"用千筛万选"的字眼形容并不过分。
相关部委负责人表示,基药不代表低价药,有临床价值高价药也可以考虑纳入基药目录。另外,基药调整不会考虑企业主动申报方式,还是以临床专家遴选方式为主。
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作为二者重要科学依据
无论是医保目录,还是基药目录,在目录调整中,都提到了将会综合考虑临床价值,即离不开药物经济学方面的考量。而药物经济学评价中所需要识别和计量的成本和收益就全面考虑了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包括不良反应、依从性、剂型等诸多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因此,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就作为基药、医保药物遴选、药品集中采购、临床用药选择的重要科学依据。
医保、基药目录二者的不同与交集
那么,对于医保目录和基药目录,我们也曾和大家分析过二者的不同。医保药品目录是一个药品支付的目录,是从药品层面体现国家医保制度的一个缩影,减轻参保人的经济负担,体现国家的福利制度和社会关怀。医保目录侧重医保报销属性,进入目录的药品可以从医保基金中支付,未进入的不得支付。基药目录则是一个偏重用药指导的目录,是国家引导临床用药的方式,目录用药突出临床常见病用药的基础性,是基本的药物。基药目录侧重用药属性,进入目录的药品国家鼓励优先采购和使用,并通过各项措施来促进使用。
两者也有交集,除了极少数的药品外,基药目录几乎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医保药品目录,2019年版医保药品目录收录2709个品种,而2018年版基药目录则是685个药品。未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从685基药目录公布之初的11个,到2019年医保调整后还剩余3个。
两个目录的共同点是收录的药品一般要有治疗价值、价格合理、安全可靠,即满足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而基药还有一重隐形政策,那就是解决非医保药品的医保问题,政策发文、总理讲话,这是一条医保准入的路径,因此,没有从医保局渠道进入目录的品种,理论上存在通过基药目录进医保目录的可能。
因此,从政策层面看,基药既有医保支付属性,又有用药指导属性,几乎可以说是属于“国家促销”的品种。
这两个目录的调整,一直牵动着各家药企的心,毕竟,这也是关系到某些药品”生死“的准入大槛,能不能进入目录,药企又该如何应对值得思考。
想了解更少内容,请扫码关注“中医药智选”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