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是全国著名的山柰产地之一,目前产区的
山柰货源滞销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全干的优质统货售价已经由上月初的32-33元下滑到目前的26-27元,跌幅达15%。受此影响,当地农户今年对山柰的种植积极性受挫,种植规模继续萎缩。旁观者认为说这是行情的回归,也有商家为此而赔本套牢。那么,投资者是不是又有了购货的良好时机?笔者特意持续跟踪联系产地、市场商家,简单发表一些个人观点如下。
一、专营商的心理变化
家住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双滘镇的杨老板是一位山柰专营商,细细数来今年经营山柰已有近十三个年头,这么多年来正是凭借其诚信经营、处处为买家着想的良好口碑,在双滘镇算是一“名人。如今面对山柰行情步步跌落时,他却选择做废旧金属的回收加工这对他来说毫无经验的行业。在阳江当地类似于杨老板这样的专营商在今年也大多选择将山柰转为副业或是渐渐缩减经营规模。从商家的心理变化或许也折射出山柰短期行情走势的步调。
二、货源供应情况
从笔者对产地、市场商家探讨的联想数字看:目前主要的集散地和产地的玉林700吨,广东阳春800吨;桂平500吨,平南300吨;其余小产区累计400吨。其他市场如毫州350吨、安国300吨、滕州200吨、西南各地市场累计约400吨、禹州200吨;社会库存600吨上下,估计现在山柰总库存已达4500吨以上。总体是老库存偏少,加上去冬今春的新货,山柰仍属于供大于求的品种。
三、进口货源的冲击
年后至今,从缅甸、印尼等国进口的山柰货源都在持续大量的流入到国内市场。截止到目前玉林市场在售的缅甸统干货15-15.5元,印尼优质圆片17-18元。尽管从价格上能体现出国产和进口货的品质差异,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产山柰一直就在经受进口货源的参杂、充斥等负面影响。
四、社会需求的变化
目前国内外经济仍面临很多挑战,就连一向被公认的投资增值最稳妥可靠的黄金市场行情也在近期出现萎靡走低的态势。今年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勤俭节约的”六项禁令”以来,对餐营业的影响比较显著,三公消费少了,那么山柰在香料市场的需求自然就回归到一个更加客观的量上,体现出市场购买力减弱,交易量下降。
五、规模萎缩后的转机
2012年种一亩山柰所需的人力成本约3000元,下种时每亩种姜投入1050元左右,土地承包费700元(需以未种过山柰的沙土地为准),农药化肥投入800元,按照去年产区平均亩产干品350公斤计算,加工成本约200元上下,每亩累计投入5725元。去年广东产区鲜姜售价曾达到2.7元/斤,平均亩产鲜姜2800斤左右,那么农户手中的账本算下来每亩地的直接收入约20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水平连目前华南地区的农业经济收入水平的中等都未达到,如今物价水平在上涨,收入的低下只能降低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山柰几个主要产区的种植面积已经连续有两年都呈缩减的趋势,可供应的货源量也更贴近市场的需求。
六、综合分析推测
山柰尽管在连续调减的生产趋势背景下仍属于供大于求的品种,这不能不说过去巅峰时期产区农户发展种植山柰在规模有多大。进口货源凭借着价格低廉的资本优势对国产货源的市场需求持续冲击,消费环境的变化等这些都是影响山柰行情的不利因素。目前市场山柰的人气不佳,货源多以按需走动,库存在缓慢消化,盘面流动资金较少,所以在今年产新前,若山柰生长未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前提下,行情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小,3-5元间小幅波动的可能性大。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