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生地因库存关系、大户存在等因素,是一个一直存在有争议的品种。加之河南、山西两产区前期旱、后期雨,对生地在地长势造成一定的程度的影响,目前离产新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药市、产地关于生地是涨是跌的各种声音层出不穷,再此笔者整理如下:
看涨:
1、河南地区生地受干旱影响,部分地里的苗被旱死,夏季属生地销售淡季,7月份有江苏、浙江、成都等地药商来本地小批量购货,货源走动较快,剩余库存不丰。
2、产地第一阶段:95年生地开始起价,最高涨到10元每公斤左右;第二阶段:04年开始起价,05年最高涨至20多元每公斤;十年快过去了,连着两年干旱,生地减产是无疑的,再加上生地的涨价的周期也到了。
3、生地产于河南西部和山西一带北方月上旬至月下旬,栽早地黄或春地黄,在北方,小麦收获后月下旬至月上旬,栽晚地黄或麦茬地黄。由于厄尔尼诺现象而造成河南、山西一带如今干旱严重,如若夏秋连旱,生地苗子堪忧,减产无疑。
看跌:
1、由于今春地黄因多商囤货,并非实际市场需求量增加,导致价格猛涨,再由于春种时主产区其他药材行情不好,从而导致农民种植地黄积极性大幅提高,面积扩大至去年的三倍以上,到了七月中旬,受春天地黄种子经济效益影响,生地种子育种面积比去年扩大,所以明年的生地面积会继续增大。
2、生地难涨,今年种植面积几乎是往年2倍,主产区河南孟卅、温县、武陟一带不是太旱且这一带水利条件相当完善,生地不喜大水比较抗旱。山西主产区也不是致命旱,对产量影响不是太大。今春价格孟涨乃抄作结果,也是因都以为主产区河南、山西受灾产量低,结果因生地库存量太大,当年生地产量影响微弱以失败告终,价格马上又正常回落。
3、干旱会影响生长,但库存较大,价格上升的空间不会太大。去年货太多,长得也好,今年种的也多,生地产区不是太旱,而且生地不怕旱。所以后市生地涨的可能性很小。
随着生地的产新临近,今年河南、山西两产区生地是否受干旱影响,目前产地及市场货源走销怎样?生地后市行情是涨是跌?我们接着来探讨探讨。
一、首先我们来回顾生地的四个重要的历史周期:

$pager$
2003年:2000年受干旱影响,有所减产,市价上浮为3元。2001年生地产区又遭受干旱,价格再次小幅上升为3.2元。2002年产量正常且库存有量,销价与2001年持平。2003年初生地走畅,产新时由于受低价影响农民减种,加之雨涝,造成大面积减产,价格升为6.5-7元。
2004年:2004年受干旱影响减产,以及生地前几年价低,农户减种等因素影响,有药商看好其后市,入手开始囤货,不少人也开始跟风,拉动生地价格积极上涨,到了历史最高价20元。
2005年:2004-2005年价高达20元左右,药农亩收入上万元,是种粮的10倍,好多人因种植生地而发家致富。主产区大种特种,次产区跟风扩大种植规摸,种植面积猛增,造成了产大于求,行情下跌这也是生地的发展规律。导致生地产新后价格直接下跌到6元左右。
2010年:生地从2005到2010年价格一直处于低价徘徊,农户弃种严重,加之当年干旱,生地长势不如往年,有很多人看好生地,外来入手生地的人不断增加,加上生地陈货库存不多,有货人开始惜售,生地价格再次上涨已开始显露。
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两点:1、生地属于过山车品种,基本都是一年内完成一波涨幅,随后进入下降通道,一路下行,行情起伏波动较小;2、生地每次价格都是有人在大量吃货,拉动行情快速攀升,停手则止升。
二、生地概述
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中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对生地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可见生地的保健功效不言而喻,当前随着人们保健的意识渐渐增强,生地每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生地每年出口6000吨、国内药厂投料18000吨、中药饮片配方4000吨、饮料开发用量2000吨,总计用量在30000吨左右,为我国中药材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药厂中以同仁堂、九芝堂、太极集团、宛西制药等生产六味地黄丸的厂家需求量大。
三、产区情况
2013年受干旱影响,生地个子较小,亩产量有所降低,再加上生地价格不高,亩收入减少,农户出货积极性不高,有商看好后市,在2014年初大量购货,拉动生地价格上升。今年对于十年九旱的山西来说,生地再次因干旱出现死苗现象,而河南产区由于当地有部分水浇地,旱情对其影响并不大。后期下雨因有部门地积水,出现死苗现象,但并不严重。
四、供需关系
生地属于一年生品种,且亩产较高,资源恢复极其容易,如果价格一上升,第二年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产量极为庞大,2004年生地突破了历史最高价,主产区大面积扩种,次产区也跟风大量种植,导致2005年价格下滑,2010之前生地一直是不愠不火的行情,但农户由于该品价格不高,逐渐在减种,但生地行情一直不愠不火,这就意味着生地库存虽得到有效的消化,但并未消化完,2010年是药材的热闹时期,生地因天旱减产,也随行就市成为热门品种,农户种植热情再次被点燃,2011年生地产量达50000-60000吨,对于一个年用量30000吨左右的品种而言,无疑是灾难,2012年全国种植面积缩减50%,2013年保持习惯性种植产量也有35000吨左右。老库存尚未消化,新货又上市,库存年年累计,由此可以看出生地尚未有供需缺口。
五、后市分析
生地虽今年干旱出现死苗现象,但因去年价高,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今年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加之该品库存尚丰,如无外资的介入,价格上升依旧乏力。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