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笔者于12月21日以“栀子绝处逢生,价格触底反弹”一文,简要介绍了近期栀子涨价的概况,为了全面详细了解今年栀子产新的实际状况与产量,笔者于12月23日出发,到江西实地调研,并于24日下午到达江西栀子加工“第一村”--丰城拖船镇蛟湖村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一、蛟湖村概况
江西丰城拖船镇蛟湖村地处赣江之滨,丰城市西部,与樟树接壤,自古为商贾云集之地,有“拖船埠”之称,105国道、浙赣铁路穿境而过,滔滔赣江绵延该镇数十公里,形成水路、国道、铁路“三线并行”的良好交通格局,距丰城市、樟树市各13公里,离省会城市南昌也只7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图1 蛟湖村黄栀子加工基地
蛟湖村为全国著名的黄栀子加工地,是江西栀子产地加工“第一村”,本地并没有栀子的种植与产量,鲜栀子全部来源于江西其他主产地和湖南、湖北、河南等产地,本村从事黄栀子加工有30多年的历史,现有50多家农户从事栀子加工,年加工黄栀子干货2000余吨,产量占全国栀子产量的40% 。
图2 鲜栀子杀青的蒸汽锅炉
二、调研结果
笔者首先走访了本村栀子加工大户徐林根和李东飞,徐林根师傅今年59岁,从事黄栀子加工有30余年,对栀子加工工艺和本村加工量了如指掌。从徐师傅这里了解到,今年栀子产量是近年来最少的一年,减产原因有四:
一是今年鲜栀子收购价格太低。产新前期鲜栀子每公斤3-3.2元,其中农民采摘费用为2元,栀子种植户除去装卸费、包装费、短途运输费外,每公斤毛收入不足1元,还不够种植成本,极大的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二是连续两年砍树。栀子从前年掉价以来,农民不断砍树,改种有政府补贴的油茶等经济作物,致使栀子产量逐年下降。
三是天气太差。产新前期天气尚可,从10月28日栀子产新进入高峰期后,一直到11月底,整个产新旺季仅晴过1-2天。今年产新季的天气是近30年最差的一年,致使栀子采摘和加工全面受到限制。
四是今年栀子折干率差。由于今年产新期雨水过多,致使鲜栀子含水量高于往年,往年折干率约为5.2:1,今年则为5.8:1,这也是影响今年栀子产量的又一原因。
图3 笔者向徐林根师傅请教栀子加工工艺
图4 笔者查看徐林根师傅栀子烘干质量
李东飞师傅现年43岁,从事栀子加工已有20多年。对栀子周边产量较为熟悉,据李师傅介绍:本村鲜栀子大多来源于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今年的栀子产量比常年最少减产50%,往年本村栀子产量是2000-2200吨,今年最多1000-1100吨,其中江西栀子约500吨,福建栀子约500吨,水栀子约100吨。
目前蛟湖村,李东飞是存货最多的一家,有20多吨。其中河南货8-9吨,福建货6-7吨,其余全部为本地栀子。这批货一次性卖要价17元。据了解,本村余货70-80吨,是历年来最少的一年,其中有一部分福建栀子和外地栀子。
图5 笔者向李东飞师傅询问本村栀子加工情况
图6 本村某栀子加工户正在将栀子过风车去杂
另外,我们还走访了李建飞等众多栀子加工户,调查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相同。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今年栀子的质量是近年来最差的一年,干栀子颜色发暗、不鲜亮,破皮、黑籽率比例高。下图是当前质量最好的栀子,但仍然有黑籽、青果和破皮现象。
图7 2015年加工出的栀子质量是近年来最差的一年
三、调研结论
做为全国最大的栀子加工基地,调研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即2015年是栀子的欠收年。由于货源紧、天气差,故今年的栀子品质普遍下降。
接下来,我还将驱车深入产区进一步调研,并及时发回第一手资料,敬请关注!
中药材天地网专家委员会:刘红卫
2015年12月24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