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挖黄姜种湖桑,保一汪清水送丹江”、“坡改梯腾空间,生态农业大发展”。阳春三月,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的沟沟坎坎,处处是发展优势农业的场景。今年该镇让低产、污染的劣势产业“出山”,让高效、生态的优势农业“进窝”,这一出一进,就好比腾笼换鸟,折射出淅川转变经济发展思路、为优势产业发展腾空间的新思路。
“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为淅川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淅川人必须为生态产业腾空间。”面对为北京调水的重任,淅川县委书记崔军一语中的。
淅川曾是中药材种植大县,至2002年,全县拥有黄姜12万亩、天麻20万穴,年实现收入10亿余元,中药材一度成为淅川百姓致富的“黄金产业”。自2002年起,淅川人响亮提出“药材大让位”的口号,加快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步伐。一批以桑蚕、花椒、小辣椒为支柱的生态农业雨后春笋般成长。至2007年底,以湖桑、核桃为主的生态农业累计达到50万亩。
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南水北调的要求,近年来,淅川县限劣扶优,减排降耗,痛下决心淘汰落后产业,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为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腾空间。
与此同时,该县大力推进“三项整治”,用废弃地置换出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深入开展违法违规用地清理工作,有效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需要。2005年以来,在昔日的“废墟”上,相继建成了占地13公顷的淅水集团4500T/D熟料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占地6.4公顷、年产2000吨五氧化二钒的龙宇钒业等大企业。
“腾笼换鸟”为优势产业换出一片新天地。2002年至2008年,淅川县新材料、制药、生态产品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依次为23%、27%和34.5%,6年时间分别提升了14个百分点以上。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728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