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2014年12月11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林药之乡”荣誉称号,成为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这是玉龙县把林药产业作为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重点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富民绿县双赢的重要标志。
目前,全县共有登记在册的林药种植户1000多户,林药产业“企业+基地+农户”带动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重点乡镇林药产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全县累计种植核桃65万亩
美乐村人均拥有核桃208株
2014年12月25日,记者驱车从黎明乡政府出发,沿美乐河溯流而上,一路看到的都是掉光了叶子的核桃树。陪同采访的乡政府综治办主任黄俊杰告诉记者:“那些高大的核桃树,多数是野生核桃,不过,已经被村民进行了高枝嫁接换条。”旁边那些较小的核桃树,是村民近几年新种的,大多已经挂果有了收成。
玉龙县产业办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县已累计种植核桃65万亩,其中美乐村近5年累计种植核桃48万株,成活43万株,全村人均拥有核桃208株。
美乐村是一个只有520户人家、2061人分散居住的傈僳族山寨。但在村委会所在地,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小食店、小超市应有尽有。据村里的文书余新介绍,每月逢3是村里的赶集天。每逢赶集天,外地老板都要到村里收山货,村民手里的核桃、药材等林药产品和其他山货不出村子就被外地老板收购了。
在列马化上村,记者看到几位傈僳族妇女正在用刀砍剥核桃仁,其中一位叫雀国先的告诉记者,她家3口人,地少种植的核桃也少,平时两个小孩都打工去了,她就买来铁核桃砍剥核桃仁去卖。今年,她已砍剥了1000多公斤铁核桃,收入4000多元。旁边身着漂亮傈僳族服装、带着一个小孩的蜂向花说:“现在剥核桃仁的村民越来越多,想多买些铁核桃也买不着了。”
走进内普落村民小组村民乔耀的家里,只见一栋新房子的房梁上挂满了腊肉,一家人正在忙着拌水泥浆。乔耀介绍说,他家7口人从2009年开始种核桃,到现在已经种了1000多棵,今年光卖核桃就收入了1万多元。2012年,家里盖起了新房,今年又搞了两个卫生间。“正在给卫生间贴瓷砖呢!”乔耀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现在生活好了,要把卫生条件搞好一些。”
“村里已经种了1.5万亩核桃,加上高枝嫁接的5000多亩野生核桃,全村的核桃面积已达2万多亩。”余新说。
$pager$
全县累计种植水果4.1万亩
拉市镇水果种植面积超四成
蓝天下的拉市海,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碧玉,镶嵌在拉市坝子的果树丛中。穿过几个苹果园、雪桃园,记者来到了丰乐村。随机进入一家农户,热情的纳西族主人端出一盘苹果给记者品尝。这家的主人是丰乐3组的村民,名叫和丽春,家里有老两口、小两口和两个小孙孙6口人。
“在拉市,南片区主要以林果种植业为主。”拉市镇副镇长张丽明介绍,海东片区主要种植苹果和红梨,海南片区主要种植雪桃。到现在,整个拉市已种植水果1.7万亩,占全县累计种植水果4.1万亩的41.5%,其中雪桃7400亩、苹果6200亩、红梨1900亩,林果产值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例达18%。
“我家共有8亩雪桃、2亩苹果、2亩红梨,今年光卖水果就收入了10多万元。”和丽春说,今年的收入,比往年要少一些,但跟别的人家相比,还是算多了。
据介绍,和丽春家在以往年,光雪桃就收入10多万,今年只有8万多,主要原因是礼品桃的数量大大减少。但在和丽春看来,这样的收入还是很好了。
“一月修枝,七八月追钾肥,十一月施圈肥,一年四季都有的忙。”说到种植和管理果树,和丽春还真是有一套。
其实在拉市,家家户户基本上都熟练掌握了果树的种植管理技术。“新技术普及得那么快,种植管理那么规范,离不开‘雪桃王子’和月明对我们进行培训。”和丽春所说的和月明,是拉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他在拉市搞科技培训整整10年,长年累月到各个村指导果农种植管理果树,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雪桃王子”。
1月梅花开、3月桃花梨花艳、4月苹果花怒放。林果产业的发展,使拉市海成为丽江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全县累计种植中药材9.1万亩
鲁甸乡九成以上农户种植药材
从美乐村向大山深处进发2个多小时以后,记者又来到了素有“药材之乡”美誉的鲁甸乡,这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远近闻名的林区。
天然林停伐后,鲁甸人放下斧头,大干药材产业。其中的一批能人率先行动起来。目前,全乡种植50亩以上的药材产业种植大户达到了100余户。重楼种植大户和云,从2004年开始种植滇重楼,现在种植规模达800多亩。珠子参种植大户和国海,累计种植珠子参280亩。他还与其他农户合作种植黄山药1200亩。种植大户李文光,种植木香、秦艽、续断,年收入有50万元。种植大户的崛起,加快了土地合理流转的进程,全乡形成了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的发展格局。全乡95%以上的农户参与种植药材,药材产值近3亿元,户均药材收入3万元。2007年,鲁甸乡被云南省认定为“云药之乡”。
杨杰武是鲁甸乡新主村人,2001年开始种植中药材。“发展最好的时候,有一片800亩以云木香为主的种植场,年收入30多万元。” 杨杰武介绍,而在此之前,尽管他家的30亩地全部种上玉米、芸豆,但年纯收入也只有1万元左右。目前,杨杰武不仅建起了住房,还买了4辆车。
“甘肃、陇西等全国性中药材主产地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和元伟说,全县累计种植中药材9.1万亩,现在90%以上的药材都是通过中间商销往外地,县里没有生物药材精深加工企业,也缺乏规模化的综合农特产品市场。他认为,如果在当地建设大型综合农特产品批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搞好药材精深加工,“药材之乡”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