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易宪容
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为核心的问题,至少还有建立起新的基准利率体系、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上限、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及建立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不看到,近年间那些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看上去是增强了市场对利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期,市场价格机制的扭曲和资源配置的低效、无效仍然十分普遍。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全国两会上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存款利率最终要放开,这也是利率市场化中的最后一步。存款利率放开在计划之中,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实现。如此看来,存款利率放开的步伐比市场预期的要快。而一般认为,存款利率放开,也就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上完成。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追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程,一般人都会认为,从1993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就不曾停歇过,而且近20年也获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政府管制的利率已少之又少,除了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之外,其他利率,比如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回购、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的利率都已完全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也已市场化。特别是从银行信贷市场的情况来看,随着去年7月贷款利率下限全部放开,央行管制的利率只是存款利率的上限。不过,不能不看到的是,这些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看上去是增强了市场对利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期,市场价格机制的扭曲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仍然十分普遍。
换句话说,经过20年的探索,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还没有完全理顺被扭曲了的利率价格,金融市场有效的利率价格机制还未能最终形成,也还不能说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有了显著提升。更遗憾的是,本该受惠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农村经济、民间经济、中小企业等弱势经济,却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更严重的挤压。而在期间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名义涌现出来的各种金融创新(包括了市场、机构、产品、工具等各方面),并未收到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实效,在许多时候反倒成了金融机构规避监管及资金在金融体制内自我循环谋取利润的工具。比如,最近互联网金融的类余额宝产品,看上去是突破了政府存款利率管制并有利增加投资者的收益,但实际上这只不过增加了一种金融资源在体系内循环的方式。“宝宝”们对突破政府利率管制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确是有利的,但对促进实体经济的作用则是十分有限的。
而且,还应该看到,当前国内的某些金融创新,其实只是通过进一步拉长资金投放的链条的信用过度扩张,以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严重下降,非但没能真正起到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反而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比如,银行信贷过度扩张、“金融脱媒”严重、影子银行盛行、“钱荒”事件频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泛滥、融资结构不合理、房地产泡沫严重、利率双轨制度长期存在等现象,无不与国内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严重扭曲、利率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有关。因此,当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仅是如何来加快存款利率全面放开的问题,因为这点央行认为需要条件成熟才能成行,而是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困难及市场困难。
首先,国内央行宏观调控的利率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央行宏观调控的利率完全不一样。欧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央行调控的基准利率往往是货币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或国债市场的回购利率,而且该基准利率作为一种金融市场的均衡价格,它是一个宏观变量,是通过标准化的宏观变量模式计算或预测的结果,比如泰勒规则等。而且在欧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央行调控的基准利率有法定的基准利率及市场化的基准利率。尽管两种基准利率依据不同,但它们作为金融市场均衡价格,都间接地引导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和价格基准。
但是我国的基准利率是一年期银行存贷款利率,它不是一个市场的宏观概念,而只是对银行体系的直接微观定价。这种微观定价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定价基准,其他金融市场的价格都得建立在这种定价基准上,而不是其他金融市场定价影响这种基准定价。比如,目前市场谈论较多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其定价基础并非是市场的无风险收益,而取决于基准利率高低。已运行多年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也是如此。至于一年期存贷款利率的基准性在哪里或它的依据是什么,据笔者的观察,恐怕更多还是央行现有的经验数据的结果,但实际上这种经验数据是这种基准利率所带来的。要不,就很难解释,何以利率双轨制会盛行那么久。
至少在目前情况下,金融市场均衡价格还无从谈起。
可见,放开存款利率并不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为核心问题应该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立起新的基准利率体系以替代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基准性,或新的基准利率体系全面转型。新的基准利率体系迟迟无法确立,将严重阻碍存款利率市场改革的步伐,客观上也成了放开存款利率的一道严重屏障;其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要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上限,否则,存款利率市场化很能成为利益博弈无法解开的死结;其三,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及建立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这些都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