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邱婷)本港通胀飙升,香港市民或已留意到,连每日为家人炖煲老火汤的中药材料都已涨价约五成。内地中药协会上月一份报告显示,中药采用的草本植物逾四分之一的价格在过去一年上涨五成至一倍,个别的价格涨幅更在三倍以上。本港中医药业界指,原料价格上升令药材零售行业平均提价三分之一,惟中医师为“就住市民的荷包”,不敢贸然加诊金,唯有调整用药配搭以平衡成本,冀内地有关部门出台措施压抑炒卖现象。
每年10月至11月为内地中药材收成的季节,往年此时中药材采购价会相对下跌,惟今年却异常上升。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常务委员卢鼎儒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访问时指,适用于医治流行疾病,例如感冒的药材升幅最明显。消炎用的金银花去年从每橭5元开始起价至10多元,今年初曾升至30元,现时回落至约20元,一年间相当于4倍升幅;有化痰、止咳功效的前胡亦涨价4倍。他指,今年每剂中药的价钱平均较去年上升约一倍。
每剂药价同比倍增
此外,补益类药材价格亦节节上升,卢鼎儒指,太子参由去年的每橭5元升至当前约25元。有趣的是,以前因党参太贵,业界一度曾用价格便宜的太子参来替代,现时却反过来需用党参代替太子参,惟太子参有“补而不燥”的功效,而用党参代替就必须减少份量,以免太燥。
价格飞涨究其原因“炒”作怪,卢鼎儒指,去年人民币开始升值,中药价格便已开始向上调整,加上内地政府压抑炒楼,投机者转而囤积、炒卖农副产品,包括中药材,令价格不合理地飙升。香港中药联商会理事长江俊鸿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访问时亦认为,除天气异常导致产量下降外,内地越来越多农民因种植中药材利润太微薄而弃农去“做建设”,成为中药材供应减少原因之一。他指,今年本港中药零售行业平均加价约三分之一。
香港市民年初至今受累租金、食品等涨价之苦,对价格变动敏感,卢鼎儒指,部分中医师看诊加上两剂药原本收费150元,现时药价不得已而起价,市民看病费用增加。不过因体恤市民的“荷包”已受本港通胀之苦,中医师大多不会再加诊金。
调整药方平衡成本
他指,中医师唯有利用专业知识,在药方中作调整,以功效类似而价格相宜的药物替代。例如以前用金银花,现时就用土银花代替,金银花每橭约20元,土银花则仅需8元,但效果相当。不过,中药零售商及中医诊所始终需要皮费,药价上涨对经营造成压力。
中药材价格不仅波及用药的病人,连带港人“煲老火汤”习惯亦受影响。卢鼎儒指,以前20多元就可以买到一煲清补凉汤所需的汤料,现在则需要30多元,升幅达5成。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