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达2700多亿,而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仅在饮片市场中占6%,这与中药配方颗粒优势不相符。加上未来配方颗粒的医保报销、省内试点等利好政策落地,预计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9月16日,广药集团、康美药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药材供应链管理服务、产品渠道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
在中医药领域,传统饮片服用方式复杂、药材利用率低、携带不方便,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在年轻人中接纳度较低。而中药配方颗粒称为“免煎汤剂”,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可供医生临床直接配方应用,即取即用。
根据《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研究蓝皮书(2017)》,国内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51亿元,8年复合增长率33.48%。
上市药企中,中国中药、红日药业等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销售规模较大。据2019年半年报,在中药配方颗粒业务上,中国中药、红日药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5.71亿元、12.39亿元。
广证恒生证券分析师唐爱金表示:“2018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达2700多亿,而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仅在饮片市场中占6%,这与中药配方颗粒优势不相符。加上未来配方颗粒的医保报销、省内试点等利好政策落地,预计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如日中天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进行现代化的创新。
记者调研发现,哪怕在价格上,中药配方颗粒相对于中药饮片会平均高出30%~50%,也往往只有老年人或者肿瘤病人、长期生病服药的患者会偏向选择中药饮片。
2017年6月,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规定:系统研究100种中药材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进行配方颗粒生产在线质控研究,形成全国统一的生产工艺及检验标准;开展20种经方水煎煮、配方颗粒组方、方颗粒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验证中药配方颗粒组方与传统“共煎”汤剂的疗效一致性;开展30-50个临床常用经典名方标准颗粒制备与标准研究,建立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的生产过程和参数控制体系,形成稳定的市场供应能力。
当前,中药配方颗粒的成长速度已超过中药饮片。
以中国中药为例,其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总营收83.38亿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营收58.99亿元;2018年总营收突破百亿,为112.5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5.04%,其中,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贡献营业额约71.51亿元,占总营业额的63.5%,中药饮片业务营业额约12.75亿元,占总营业额的11.3%;2019年上半年总营收为69.37亿元,同比增长27.0%,其中,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贡献营业额约45.71亿元,占总营业额的65.9%;中药饮片业务营业额约6.05亿元,占总营业额的8.7%。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业务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营收同比增长31.1%。
唐爱金在其研报中指出:“中国中药为配方颗粒行业的绝对龙头,占约四成市场份额,并且在技术、产能、市场三个维度上不断加深企业护城河,强化现代中药全产业链优势。”
中药材规范监管应加强
目前,国家层面正在推动中医药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传统中药饮片所享有的可报销、不计入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取消医院加成、不纳入集中采购等所有政策红利,如宁夏、福建、浙江、北京、广东等地都将配方颗粒纳入了地方医保目录中,天津和山东也按照饮片规格进行医保报销。
湖北省某三甲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曾祥(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提倡中医药发展,对于资金雄厚、发展方向明确的大企业来说是利好的。但中医考核体系、处方使用权等方面仍有所限制。”
此外,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的药效的等效性,以及煎煮方式的差异性上还存在争议。有业内人士建议:“在技术层面,应该对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的成分、药理、药效及等效性使用更先进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对比研究;对中药配方颗粒单煎合并与复方汤剂共煎方式进行临床疗效差异性研究。在政策层面,需要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尽快出台,以便对中药饮片的来源、炮制、加工、提取、制剂及调剂等进行明确规定。”
曾祥指出:“针对中药配方颗粒,需要企业的生产标准、监管部门的执法依据和医师为患者开处方的参考。在中医药行业发展上,应加强中医药的教育以及中药材的规范监管,也就是说,中国不仅缺乏中医人才,还需要道地、正规、符合年限的中药材。”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