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对《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部分内容停止执行和勘误的通告关于对《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部分内容停止执行和勘误的通告:
通告截图
停止执行雷丸粉等21个饮片规格的炮制规范;珍珠粉、鹿角粉、羚羊角粉、滑石粉(浙)、雄黄粉、雷丸粉、苏木(粗末)、胡椒粉、贡沉香粉、沉香粉、生藤黄粉、坎炁粉、狗鞭粉、海狗肾粉、鹿鞭粉、黑蚂蚁粉、檀香(粗末)龙血竭、马宝(细粉)、狗宝(细粉)、珊瑚(细粉)。
此次浙江标准修订,最大特点就是取消了21个粉剂饮片的标准,是否意味着中药粉剂要走向沦陷?
粉类中药市场不断做大,但标准始终存在争议
粉类中药:指直接打粉可直接口服的中药。与用于煎煮后服用的传统中药饮片比,属于一种中药创新。当然,还有另一种大家熟悉度更高的中药现代化创新产物:中药配方颗粒。两者是目前中药创新的代表。
传统中药饮片,需要煎煮,与目前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与年轻人格格不入,极大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
而新型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在风口上飞,粉类中药乘着东风也一起在飞。
近年来,粉类直接口服中药饮片,因为服用方便,同时宣称药效利用率高,各个厂家积极上市推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中药粉剂市场规模约达80-100亿,可谓是风生水起。
市场火爆,用户接受度高的同时;其标准始终存在争议。争议体现在两大方面:
争议一:
中药该不该创新?有人说中药要遵古,按老祖宗来;有人说中药要鼓励创新,不能守旧。争议,谁对谁错,说不清楚
争议二:
地方政府为了支撑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各省地方标准收载大量品种粉类,让粉类产品合法化:如云南、四川等省份。
但国家局、药典委层面,抱着保守态度,要求各省清查,不得纳入地方标准。(类似于中药配方颗粒同样类似博弈局面,国家就不放开,但各省自己放开搞。)详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药监〔2018〕28号)(按照国家局发布的《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修订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对于饮片打粉,除确有公认的临床习用历史的品种之外,不应作为规格收载)
堵不如疏;不能堵死,也不能盲目上
其实关于中药中药该遵古还是创新,答案很显然,完全遵古走不通;完全抛开传统去胡乱搞创新也不行。比如粉类中药,三七粉、西洋参粉、丹参粉、珍珠粉等是具有广泛的临床基础,应该鼓励支持。当然,也不能盲目上,不能脱离中医理论指导,纯粹图服用方便而盲目创新;创新可以,要有充足的研究基础。
浙江标准清查了?
四川会不会清查?
云南会不会清查?
其他省呢?
中药粉类会不会沦陷?
我觉得应该不会,但至少会有一个专项整顿,清理标准,清理市场。保留好的品种,禁止其他。各厂家要及时关注动态,提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