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缺时为“宝” 多则为“草”
自今年1月份起,三七价格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并且跌幅较大,以120头套春七为例,由1月份的400元/公斤,下跌至目前的130元/公斤,跌幅高达67.5%。
观察近5年的三七价格走势可以看到,在2009年至2010年间,三七价格曾暴涨十倍,极大地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热情,引发了当年的种植风潮,直至2013年,当年1万吨左右的产量终究造成三七产能过剩。市场预计2014年三七种植面积或达到30万亩,采挖面积14万亩,产量将比2013年还大。三七严重供大于求,行情整体走向没落可想而知。
面对国内的严峻行情,有些经销商想到了出口,其他国家制药也需要大量的三七,越南就是其中之一,如经销商不向国外寻找用户,光靠国内仅存的几家用三七的制药厂的用量,是很难消耗这么多三七的,价格还会下跌。如果打开了销路,经销商同样能赚到钱。
不论内销还是出口,现在的三七商家想必日子比较难过。这种局面近些年来在中药行当多有发生。如金银花、当归等都呈现出行情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如何改变中药材缺时为“宝”,多则为“草”的现状,使农户们规避药材种植风险?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的建议是,多看行情,少跟风;深挖产业,拓渠道。
首先利用目前现有的丰富的信息服务平台,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动态,避免盲目跟风,理性操作。其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种植、采挖、加工技术水平,科学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品竞争优势,此外也要拓宽深加工领域,发展多元化产品,发展更加广阔的下游终端市场。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