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本报记者 郭玉志/文 最近几个月价格疯涨的中药材,使李万华及其合作社的农户“笑得合不拢嘴”。
李万华是山东高唐万华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主要经营瓜蒌、天南星等主要治疗感冒、止疼的药用药材。作为中药产业链的上游组成部分,中药材种植和贸易环节显然在这次涨价中明显受益。李万华说,自从2009年中药材涨价以来,农户的收成一直不错。
但在高兴之余,跟中药材打了7年多交道的李万华也颇感忧虑:此轮中药材涨价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6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6月份升价中药材品种371个,占总量约69%;其中,党参涨幅达588%。
中医药一向以“简、便、验、廉”形象示人,但中药材涨价使产业链上游受益的同时,也灼伤了下游中药企业。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当前中药产业已经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高涨的中药材,使得诸多中药企业饱受成本攀升之苦,甚至有中成药企业因生产亏损而停产。
5种中药材涨幅超过300%
对于原因,蒋尔国分析认为,一方面随着夏季药材市场传统淡季到来,交易方出货时间压力加大。而大的需求方则绕过中药材市场中间环节与产地对接采购,更对市场交易“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游资炒作明显,虚火过旺,位于高位的中药材需求不旺,交易量非常少。
从2004年至今,李万华已经种了7年多的中草药。
从2007年成立专业合作社算起,由当初的30多户种植户,发展到目前的500多户,李万华只用了4年多的时间。
“若种植普通农作物,一年一亩地大约收成2000元,而目前种植一亩地中药材收成可达到4万元。”李万华说。
李万华话锋一转说,当前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当前的中药材市场,中药材涨价“太离谱了”。
李万华认为,这一轮的中药材涨价从2009年开始,至今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峰。
“在全国500多种药材品种中,超过八成药材价格都有上涨。”李万华说,其中风险已经表现出来,以太子参为例,由20多元一斤,涨到目前的400多元一斤,游资炒作的痕迹太明显了。
李万华的说法得到了中国中药协会数据的验证。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在升价的中药材中,21%—50%涨幅段的药材品种数量最多,其数量为133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36%;涨幅在51%—100%,涨价品种数量为82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22%;涨幅在101%—180%的药材品种数量为34个,占升价品种数量的9%;涨幅在181%—300%的药材品种数量为9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2%;涨幅超过300%的品种数量为5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1%左右。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和以往相比,这一轮的中药材涨价潮可谓最为突出,但是根据监测,目前涨潮有了明显回落的趋势。
对于原因,蒋尔国分析认为,一方面随着夏季药材市场传统淡季到来,交易方出货时间压力加大。而大的需求方则绕过中药材市场中间环节与产地对接采购,更对市场交易“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游资炒作明显,虚火过旺,位于高位的中药材需求不旺,交易量非常少。
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中药材出现市场价格拐点的几率并不大,但是明年出现中药材价格大幅回调的可能性很大。
蒋尔国告诉记者,根据目前统计数据预测,今年10月份价格回落将更加明显。
李万华说:“由于10月份是诸多中药材的收获季节,中药材的丰收则有可能缓解高价,至于价格回落多大的幅度还不好说。”
蒋尔国认为,当务之急是打通农户和中成药企业之间的信息和交易通道,保障药农利益。长期来看,还需要鼓励需求端反哺生产端,使企业走到生产一线,加大订单农业生产力度,缩小供需距离实现无缝连接,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虚假供需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幅度市场波动。“
部分企业亏损停产
在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锋看来,在高涨的成本压力下,中成药生产企业的洗牌之势已不可避免。
国内中药材价格连续暴涨,对中药产业影响如何?
6月18日,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在深圳出席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时表示,中药材暴涨造成中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同程度的增加,甚至还有部分企业面临原料短缺,中药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损害,严重影响到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成本的高涨,同时药品又受到国家限价政策,一些中成药品价格常常低于中药材原料价,也就是坊间所说的“面粉贵过面包”现象。
蒋尔国说:“企业不生产亏损可能还少些,但是一旦生产那些成本高涨的中成药,企业亏损则更加严重了,不得不停产。”
据介绍,中药材的价格上扬,部分中成药制剂的价格已然出现“倒挂”,令不少中成药企业“吃不消,伤不起”。
同时,由于临床常用的102种中成药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录中的中成药不能自主调价,诸多中药企业被“夹在中间”,腹背受敌。
据了解,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颁布,其中涉及到的中成药共有102种,按照制度,基本药物将由国家发改委制定最高零售价,由省级政府通过集中采购定出地方中标价。但在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额报销等补贴后,基本药物的价格从2009年下半年起就呈现“低价取向”的特征。
高涨的成本,低价的终端产品,让“夹在中间”的中药制造企业颇为“受伤”,部分企业停产了某些产品。
同仁堂(600085,股吧)集团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金银花等中药材的成本高涨,同时由于国家实行“限价政策”,公司从去年底就停产了板蓝根颗粒等感冒药。
今年初,占据上海中医药市场半壁江山的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停止生产两款中药饮片——板蓝根冲剂与感冒退热颗粒。
在谈及停产原因时,该公司董事长杨弘也认为,当前中药材原料价格的攀升,使得企业无力继续生产一些成本倒挂或利润微薄的中药饮片。
药材涨价,直接冲击到下游企业的利润。
广东省医药商会会长、广东大翔集团董事长陈东平认为,其生产的中药饮片主要出口马来西亚,质量要求高,当前受到上游价格高涨的影响,企业的利润几乎被挤压殆尽。
在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锋看来,在高涨的成本压力下,中成药生产企业的洗牌之势已不可避免。
孙锋认为,随着产业门槛的提高和高成本压力下,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实力稍逊的企业会“死掉”一批。
东吴证券医药分析师徐青认为,两头承压对中药企业产生了不小压力,部分中药企业选择进入新领域或开发新产品以抵御利润下滑,一些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可能会随着成本的日益上涨而退出市场竞争,行业洗牌加速。
企业自建基地求生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建立中药材GAP种养基地成为诸多中药企业选择的路径之一。
高涨的成本压力下,企业是“断臂求生”还是另寻出路?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建立中药材GAP种养基地成为诸多中药企业选择的路径之一。
为了应对高涨的成本压力,5月底,广药集团成立“三七川贝市场气候监测一体化平台”, 为集团旗下两大基本药物品种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和潘高寿蛇胆川贝系列大规模供应基本药物,开始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准备。
据悉,广药集团提出了把实施资源战略作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先后建成了板蓝根、穿心莲、三七、九节茶、溪黄草等20多个大型的GAP基地。
孙锋告诉记者,宛西制药在药材基地的建设上,企业已投资近亿元,目前茯苓和泽泻基地正在积极筹备国家GAP认证。
此前,宛西制药成立了南阳张仲景药材公司,专门对中药材从育种、培苗、栽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仓储等环节进行管理。
据介绍,宛西制药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药材基地建设模式,建立了6大药材基地,分别为河南西峡的山茱萸基地、河南焦作武陟的地黄基地、河南温县的山药基地、安徽的牡丹皮基地、湖北罗田的茯苓基地、四川彭山的泽泻基地。
目前山茱萸、地黄、山药、丹皮等基地都已通过国家GAP认证,而西峡山茱萸药材基地是2003年国内首批通过国家GAP认证的八大药材基地之一。
事实上,中药材的价格高速攀升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业内预期年内诸多产业政策将出台。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政府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必要的储备,特别是容易被游资控制的中药材品种。这样一来,当中药材价格因为气候或者游资囤货的原因上涨时,政府可以及时将这些储备投放市场以平抑中药材价格。
业内人士透露,年内将会有一批关于中药材产业的政策出台,例如,常用中药材的国家收储方案、中药材流通方式的转变以及中药材溯源制度。
商务部秩序司药品流通处处长王胜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国家将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储备制度。按照国家应急和战略储备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做好流通环节实物和资金的储备。
房书亭建议,针对当前中药材市场形势,应当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市场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的宏观规划和信心引导,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通过信息引导生产来防止产销失衡。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